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不一样在哪里——另一双眼睛看中国口腔--专

(2008-11-01 14:46:06)
标签:

就业

留学

口腔医疗

牙医

李大夫

美国

健康

分类: 诊所经营

http://bbs.kq110.com/dispbbs.asp?boardID=36&ID=1545

 

文: 黄欢 韩亮 王瑾

北京和睦家医院是1998年开业的一家中美合作医院。它不仅开创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医疗保健机构的先河,同时也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家能够提供住院服务的外资综合性医院。医院的医生多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不仅具有出色的医学教育背景和高超的专业技术,同时还具有对中国多文化工作环境的热情和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爱心。口腔科主任李大卫医生就是这一支国际化医疗精英队伍中的一员。李大夫1985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口腔外科博士学位,在来中国之前,曾在美国加州、马里兰州及弗吉尼亚州都有成功的个人执业经验。他还是国际种植牙协会的研究员,并在北京发起成立了国际牙科学习俱乐部。李大夫不但在中国各地广泛讲学,还经常为中国边远地区免费讲授口腔卫生课程。

在一个夏天的午后,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李医生身上兼具东方人的热情、儒雅以及西方人的风趣、洒脱,并用流利的中文与我们侃侃而谈:“我生在台湾,从小长在台湾,十一、二岁时去了美国,前些年我又来到了北京,我在这里已经生活、工作了很长时间,刚来的时候中文可没有说得这么好。现在,我会讲七种语言,法语曾是我的第二门外语。我觉得我的专长就是我的文化,因为我兼具两种文化。其实我们牙科医生无论走到哪里凭借自己的双手都可以谋生,只是收入多少而已。而我从美国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想除去赚钱之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当初是什么促使您放弃美国的私人执业的诊所而来到中国创业的?”
“我是从世界上第一个牙医学院,也是美国最老的牙医学院——马里兰洲大学毕业的。马里兰洲大学是1840年建校的全世界第一个专门培养口腔科医生的牙医学院,大家一定还记得“马里兰桥”,就是那个大学发明的。我于马里兰洲大学毕业以后大约有十几年在美国私人开业,开业地点主要在加州的洛杉矶。我于93、94、95、97年都曾经到过中国,主要是在中国讲课,当时我来的时候有一个梦想,希望我把在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带进中国。
我第一次来中国曾经参观了某些国有大型医院,感受颇深,那个时候很多病人需要排很长的队去看牙病,甚至拍摄X线照片也要等上半个小时。虽然当时北京还没有几家私人开业的诊所,但我认为口腔医疗行业可能会有开放的趋势,因为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会愿意花费半个小时去排着长队照X光片了。最后我终于决定把加州自己的诊所卖掉,很“勇敢”地来到了中国。
在97年的时候我考取了中国的行医执照来到中国最早的口腔医疗诊所——燕莎的国际医疗中心做牙科主任。当时外资的医疗机构只有SOS和国际医疗中心,还没有和睦家医院。那时我们就认为中国的口腔医疗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需要把不同的理念引进中国。后来和睦家医院成立口腔科时邀请我的加盟。一切从零开始,当时医院的口腔科是一个非常小的诊所,我们刚开业时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时我们几乎一无所有,尤其是刚开始两年,缺医短药,非常辛苦,甚至连一些药品都需要我们自行解决。
走过那段艰难之路,和睦家口腔诊所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而我们所做的就是经营一个让社区及社会认同的,专业、内行的高档诊所,我们给予患者最好的服务,我们医生也从收入上得到了回报,怎样做到双赢以及如何把这种行医理念进行更广泛的推广和传播,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并积极努力去做的事情。”

“有人说您在中国是牙科开业领域的PIONEER(先锋),您毫无保留地把在国外所学的多年的知识全部交给了中国,请您谈谈这样做的原因?”
“我到中国来的一个梦想就是当教师,只要你愿意学,我都愿意教。
和睦家口腔诊所成立后的开始的头半年我们自己讲课,我们几个大夫轮流讲课,直到非典时我们大约停了半年课。我到过很多地方讲课,既在医科大学讲过医学英语课程,也去过大连、天津、山东等很多地方教学。连最基层卫校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我都教过,当时,他们的一些专业知识信息量很缺乏,我为他们担忧。我现在对中国的口腔医学行业的了解是越来越多了,什么是卫校、什么是医师、什么是医士,现在很多国内的人都还搞不清楚,我可以去教他们(笑)。
几年前我去了天津,并有机会参与培训了天津的第一批牙科护士。结果她们现在都是业务骨干了,我最开始培养的五个护士全被请到各地诊所当管理者了,她们甚至在教医生如何看病,如何与患者沟通。因为我们在国外给患者治病时,都忙于治疗,和患者语言沟通很少,而这种对患者的支持教育主要都是护士在做的。
我们还想告诉中国的医生怎样去选择种植牙系统。我们做桥体修复已经做了几百年了,而做种植牙的原因就是为了提高治疗水平,为了让病人得到最好的服务,为了要赢利。我还要给中国的医生用中文讲这方面的课,我要说国外在有些方面已经走过的近二十年失败的路程,我不希望中国医生再重蹈覆辙了。
现在,我们还定期聘请国外的专家讲课,比如最近美国纽约大学约二十人的一个教授团要来到中国举办讲座。我们一般一个月举办一次讲座,目的是把国外最先进的理念、管理方法以及齿科产品的最新进展资讯引领进中国,因为这些方面的信息在中国还不多。确实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同国外相比有许多概念上、理念上的差异,虽然国内医院及诊所在硬件设施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开始向国际标准迈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随着中国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各种各样的私营口腔诊所相继出现,请您谈谈对私营口腔诊所发展的看法。”
“美国、加拿大、欧洲、台湾、日本等国家的医学院校培养出的医生是做什么的?我曾经和国外的校长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他们都告诉我: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医生就是要私人开业。在国外90%的医生都在私人开业,只有10%的医生在公立医院做医生。
医学生毕业以后到哪里筹集资金用于诊所开业呢?基于大家对国家牙科医疗制度的认同,如果一个人是通过正规学校培养出来的,受到过系统教育并有牙医执照,大家都会愿意借钱给他。众所周知,在美国读医学院和牙医学院是最贵的,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向国家借钱的,学校有专门的学生贷款。我们那时从牙医学院一毕业,就已经是负债累累,可是人家还会借给我们钱用于私人开业。所以当我们完成学业后,我们的手就变成金手了,我们靠的就是我们的两只手。
中国现在正是过渡阶段,私人开业的风潮已经开始涌动,2003年—2004年北京300家私人口腔诊所开业。我心生疑问:300个诊所至少需要300个医生,而北医大,首医大等口腔医科院校一年有没有培养出300个有执照的医生?听说很多诊所都是没有水平的小医生在看病,这是令我很痛心的事情。北京这么高档的城市竟然有从外地来的一个小医生在给北京人看牙,这种诊所肯定有问题,结果诊所倒闭了。还有的诊所做了很多广告,甚至有大企业的支持,让别人非常看好,结果后来也不存在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外行人在引导内行人。这种模式在国外是不允许的。在美国、台湾、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开口腔科诊所的只能是口腔科医生,不是学口腔专业的人是不能够开口腔诊所的。

“作为和睦家医院口腔科主任,请您谈谈经营和管理诊所的心得体会。”
“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服务。曾经有很多人质疑我们的收费高,可是我们诊所现在国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不知道和睦家,不认同和睦家并不只是治疗费用的问题,而是不了解我们的这种服务理念。我们的患者确实在诊所享受到了其它医院和诊所享受不到的服务,感到“物有所值”。
有很多到和睦家口腔科看牙的中国人对我说:“李大夫,钱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想得到最好的服务。患者花费了如此多的钱,就是要得到最好的服务,要得到和国外一样的服务,这也是我们和睦家的定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认同我们的口腔诊所,这也是我们要发展诊所的原因,因为他们找不到像我们的这种服务了,不只是技术上的服务。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国内人士特意从香山开车过来带他的父母做洁牙,其实这个人的薪水也不是很高。他六十多岁的老父亲在我们这里洁牙后,就不再到其它地方了,他认为我们这里的洁牙方法不一样。其实各地方洁牙的技术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我们不仅用超声洁牙,牙齿较敏感的地方我们会用手操作,最后还要抛光,我们对所有的人都用这样的操作方法。
我认为团队的凝聚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和睦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管这个大夫多么有能力也只有两只手,你也不可能完成全部的工作。更不可能有分身术辗转于几个诊所。我们开了三家和睦家诊所,上海也有,但我不可能从一家诊所一下子就去到另一家诊所。这种多家诊所的模式不是说在中国才有,在美国已经走过了这方面的弯路了。我曾经有同学在美国一下子开了三家诊所,可是都做得不好,结果几个诊所相继都垮掉了,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原因就是诊所一定要有一个团队,现在的和睦家就是在做一个团队。而且积极培养下面的人很重要,把理念传播给下面的人同样很重要。所以我在传达的是一个概念,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的概念。而我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人,我们拥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成员,我们有一支积极的、往前冲的医生队伍。护士也是我们和睦家口腔诊所队伍里很重要的成员,我不能没有她们的支持和帮助。你们来了以后我可以与你们谈话,而把我刚诊治完的那个小患者放心地交给她们。她们都能够用流利的英文与患者交流。(这时已是临下班的时间,一个护士走进我们谈话的诊室,来张贴第二天的治疗患者预约表。李医生告诉我们,每一天下午临下班的时候,护士都要在这间诊室里张贴第二天的患者预约表。)
还有我认为医生的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里有很多其它地方的大夫都在我们这里做过,在这里的学习过或者工作过的大夫都觉得我们这里不一样,不一样的很多东西就是这种概念性的东西,这种概念性的东西是很难掌握的,而不是技术性的东西。医生都会拔牙,拔牙这个动作医生都会,但是拔牙前、拔牙后所做的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可不是每个大夫都掌握得了的。一些国内大夫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他们的技术很高超,英文也很棒,可是不知道如何与外国患者交流,甚至在等侯患者就诊时间长时都会和患者发脾气。人家患者可不认可你是某大医院的教授,他们付了高额的看牙费用,就是希望得到与国外一样的服务,这也是我们和睦家的理念。有一些大夫刚来时很不习惯,因为一星期中有几天在大医院里做大牌医生,而在这里病人是上帝。医生要把这种理念调整过来,我们的医生要把病人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像某些大使就是我的好朋友,也经常以私人名义请我去参加晚宴,并向他的朋友介绍我是他的牙医。这也是我在国内想强调的观念,不是说我们的诊所的医生就比其它医院或诊所的医生好,而是我们医生的理念和他们不一样。而且在国外一个口腔科医生不应只是一个医生,特别是在私人诊所里面会有很多商业行为,所以他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商人。

“听说您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行医理念就是:努力工作,享受生活。您的兴趣爱好广泛,而且个人经历丰富,对此您有何感言?”
美国六七十年代口腔科医生自杀率很高,因为口腔科治牙是很精细的工作,医生每天都要与一两毫米的治疗范围较劲,而且工作的强度及压力很大,从医时间长了,有的牙医难免会在心理及精神上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认为作为口腔科医生只会看牙太可怜了,一个好的口腔科医生,不仅需要医术高超,还要学会享受生活。
一方面,你在任何时候来到和睦家口腔诊所,绝对不会看到任何一个医护人员看报纸或是聊天,我们诊所的员工上班时间都在努力工作,工作上要争第一;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诊所的员工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前一段时间我们参加的保龄球比赛获得了第一名,我们娱乐也要争第一。
我个人的爱好也很多,我的妈妈是音乐老师,我从小学习钢琴,小提琴,吉他。后来近二十年没有拉小提琴了,可是前两年非典来临的时候,诊所没有患者,人又很紧张,这时候人需要轻松一下,于是我在网上定购了一把小提琴,发现竟然还会拉。我还喜欢滑冰,过一段时间还要参加在国贸举办的滑冰大赛。我从去年开始练习跑马拉松,开使跑5公里 ,5公里在马拉松里不算长也不算短,但是最难跑。我练习跑马拉松就是为了培养充沛的精力,以便更好地工作。我认为当一个口腔科大夫就是在跑马拉松,永远在不断地训练,不停地跑步。
所以说好的牙科医生应该学会工作,学会休息。但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社会责任感。美国的牙科学院要求所有的学生毕业前都要有为社会义务工作的经历,我当时有3个选择:去给艾滋病人服务,去养老院服务无行动能力的老人,去国外贫困地区服务。我当时选择了去智利的山区为穷人看牙,在那里我不但帮助穷人看牙,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的西班牙语就是那时学的,这种经历绝对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和睦家医院,每逢岁末,我们都会借一年一度的“圣诞树燃灯仪式”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募捐玩具、书籍和衣服,还与美国教育健康基金会(AHEH)共同发起了福利院儿童医疗救助服务,为一些患有严重疾病的孩子提供治疗服务。我们牙科的医生长期参与福利院和孤儿院,贫困地区的义诊。我注意到国内教育中缺失了这种社会服务内容。 赚钱和社会责任感是同样重要的。”

〈访后感言〉
和睦家医院口腔科所代表的是西方成熟的牙科执业理念。它给患者提供的是一种细致、周到、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这种先进的理念已经对中国的口腔医疗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就像当年的洋快餐对国内餐饮业的影响一样。随着对外开放、WTO以及国内外口腔医学领域的交流不断增多,中国口腔行业在迅速发展,我们现在开业的诊所,有的在装修上不亚于甚至高于国外口腔诊所,有的采用全进口的口腔设备、器材、材料,但我们在服务理念以及经营理念上的差距应该是国内每一个口腔医务工作者应该看到的问题。由于口腔教育模式以及毕业后教育制度的一些不足,使中国口腔从业人员在如何对待病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生活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管政策如何调整,不管舆论如何导向,我们必将与国际医疗服务标准接轨。追求卓越服务、表达温馨呵护、处处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也必将成为我们这个行业最高的行医理念和经营准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