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3届国际口腔粘结学大会

(2008-10-27 15:53:21)
标签:

健康

分类: 新技术新材料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03&id=12949114&sty=1&tpg=1&ppg=1&age=0#12949114

 

从学术动态来看,“牙本质粘结”作为牙科粘结学一贯的热点问题仍然受到了最多关注,但是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如何提高早期的粘接强度和简化操作步骤,逐步转变为如何提高粘结的耐久性问题上来,因为长期的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研究都表明,牙本质粘结虽然可以获得很高的早期粘结强度(至少在30Mpa左右),但是经过口腔环境内水、各种酶蛋白、细菌产物,以及温度和应力的循环作用,粘结强度就会出现直线的下降,而形态学观察则证实正是杂化层内部胶原纤维在失去羟基磷灰石包裹和保护后,就会在各种理化因素作用下不断地发生变性和分解,最终杂化层彻底破坏导致粘结的宏观失败,因此“如何提高杂化层的质量”已经替代了“如何降低技术敏感性”成为新的热点。
考虑到有一些战友对牙本质粘接尚不了解,简要的把牙本质粘结的过程以及应影响牙本质粘结耐久性的相关因素简要介绍一下:

牙本质由胶原纤维以及包裹在胶原纤维表面的羟基磷灰石(HA)构成,在牙本质粘接过程中,无论是采用磷酸还是酸性单体处理,都会使牙本质脱矿,暴露出网状的胶原纤维,粘结剂中的活性单体(UDMA、MDP等)与胶原纤维发生化学结合形成杂化层(Hybrid Layer),牙本质粘结剂即完成。

这个过程中,HA从胶原纤维表面脱落,或者被流水带走(磷酸处理、全酸蚀),或者被溶解在粘结剂内(自酸蚀)成为杂化层的一部分。HA脱落之后,胶原纤维就暴露在外界环境内,可能与经由边缘微渗漏途径进入的细菌产物接触,使胶原蛋白被破坏,杂化层破坏,粘结发生失败,此现象被称为“外源性胶原降解”。除此之外,由于与粘结剂直接接触,粘结剂的某些组分也会造成胶原纤维中的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激活,导致自发性的胶原蛋白变性,最终使杂化层破坏、粘结失败,与“外源性胶原降解”相对应,此现象称为“内源性胶原降解”。


于是,提高杂化层的质量或者耐久性,其实也就是通过抑制上诉的两种胶原降解机制来发挥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抑制Hybrid Layer的外源性降解:
1.重视牙釉质边缘的封闭作用,提倡Long Bevel技术;
2.减小充填树脂的聚合收缩、避免微渗漏,如分层充填、开发低收缩树脂等;
3.在自酸蚀粘接后,附加疏水涂层;
4.在牙本质粘接剂中添加抑菌成分;

抑制HybridLayer的内源性降解:
1.提倡使用温和的酸性成分处理牙本质,减少HA的脱落和胶原的暴露;
2.提高粘结单体的转化效率,减少未聚合的酸性单体数量或浓度;
3.启动Hybrid Layer的再矿化,使胶原获得足够的保护;
4.添加MMPs的抑制剂,阻断Hybrid Layer的自发性降解。

值得关注的是有关MMPs抑制剂应用的研究方兴未艾,自从杂化层中MMPs介导的“自发性胶原降解”现象被发现以后,在牙本质粘接剂中添加MMPs抑制剂,通过阻断“自发性胶原降解作用”来保护杂化层成为牙本质粘结学研究的热点,相关的文献在2005年之后越来越多,在这次会议中可以发现MMPs抑制剂对于提高牙本质粘结远期效果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承认,而且国外对于MMPs抑制剂应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正在逐步向实用化、商品化过渡。而国内的一些院校也已经着手在这方面下功夫,比如北京大学的周建峰同学利用添加不同浓度洗必泰的SE Bond Primer对粉末状牙本质进行处理,检测了洗必泰对于MMPs活性的直接影响。该论文不仅获得了大会发言的机会,而且获得了参展板报的第一名。估计这个问题不仅将成为近期学术界的热点,也很可能在几年后的牙科商品领域得到体现。

在来看看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新产品、新技术,比较遗憾的是这次大会由于学术气息太浓,对具体产品的评价不是很多,而且来的厂商也较少,新产品也不算太丰富,但是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亮点。

首先,虽然公认全酸蚀系统的耐久性要超过自酸蚀系统,但是自酸蚀粘结剂的开发、应用、研究仍然远远多于全酸蚀粘结剂,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虽然第7代单瓶装自酸蚀粘接剂被广泛地诟病,但是几乎所有的知名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第7代、单瓶单步粘结剂,可以看到从欧美的3M、Ivoclar Vivadent到日本的Kurary、Tokuyama,每个展台上都把自己的第7代产品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吸引眼球,看来简化操作步骤仍然是粘接剂发展的重要驱动。

其次,SE Bond,Panavia F,Singlebond等经典产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特别是以SE Bond这种含有MDP单体的第6代自酸蚀粘结剂,其杰出性能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对于第6代自酸蚀粘接剂进行部分改性或对比的实验中,几乎有70%的研究者选择了SE Bond,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可乐丽公司凭借MDP的应用而获得的巨大成功。
比较引人注目的是,3M公司在大会期间推出了一种新的P90粘结系统,采用了新型的无收缩的基质Solitans。目前市场上可见的粘结剂和复合树脂材料98%都采用了BisGMA作为基质,即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这种树脂在发生聚合反应时会伴有2~3%的体积收缩,在临床上会引起收缩应力以及边缘微漏等,而使用无收缩或者低收缩的树脂基质来取代BisGMA,早就是口腔医学界的探索方向。

Degussa公司曾经推出过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基质的Concept树脂,而很多国内同行都曾经使用过的贺利氏“超钻”树脂,就是一种以Solitans为基质的充填用复合树脂,其英文名字Solitaire也脱胎于Solitans一词。

这一次3M推出的P90不是一种单纯的树脂,而是专用粘结剂和专用树脂的组合,3M宣称由于聚合收缩极小,因此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边缘微漏、变色、敏感等问题,据经销商介绍目前还没有正式定价和上市,估计即便上市了我们东北的医生也用不起,还指望京沪一带的战友带来第一手的资料。


几个研究都表明,3m的P90的聚合收缩率低于1%,是目前市场上聚合收缩率最低的产品。其实,除了张兄所说胶原网络降解是树脂远期粘结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外,聚合收缩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也期待它的临床应用效果。
http://img.dxy.cn/upload/2008/10/18/50950969.snap.jpg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