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2008年07月09日]
(2008-07-09 11:46: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牙齿美容 |
5.现代的复合树脂的适应症是什么?
现在的复合树脂材料可以用于所有上述的保存牙体修复,比如一次就诊修复前牙区牙体缺损。因为其价格便宜,谈到复合树脂很多人还是总认为是“福利医疗”。其实,它更是“生物牙科学”。因为,使用这种材料,牙体组织的切割量最小。复合树脂同样适用于美学牙科修复。现代牙科修复应该建立在美学修复的高度。如 关闭中切牙间隙,美学牙科中的一些病例也可以称为“牙科心理治疗”。
6,对复合树脂提到最多的反对意见是磨秏过快,你有何看法呢?
持这种看法的牙医对复合树脂了解不足。微混合填料复合树脂和微填料复合树脂的性能不同。在用前者充填的牙齿上,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所观察到的牙釉质和充填材料的磨耗量是一致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相反的问题:过硬的材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瓷修复体是不轻易磨耗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咬合系统对人体整个系统的影响。
7,对于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维护我们该做什么?
修复体的菌斑要定期清除,复合树脂是一种活性材料,需要定期维护,清洁时可以用氧化铝抛光牙面。可以肯定的是10年内会有更好的复合树脂材料出现。
8,瓷与复合树脂的区别是什么?
由于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的最薄厚度可以为0.5mm,有时甚至0.3mm就可以,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对牙体硬组织的磨除。复合树脂的修复程序比瓷修复体要更简单,这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随时对修复体进行修补。
瓷修复体的独家垄断的适应症越来越少。未来将是复合树脂的天下,它的性能在不断的更新,而且它可以提供最有利于牙体保存的修复方式(最小侵害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9,Dr.Vanini您对于磨牙区的修复有何建议?
在前磨牙区我一般只采用间接修复方法,很少使用直接充填。我的诊所雇佣了4位专业烤瓷技师,但他们更青睐于制作树脂修复体,因为其加工技术更快捷简单。
10,复合树脂间接修复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采用间接修复技术,树脂的聚合收缩发生在口外,这样树脂不会对窝洞形成应力,这对牙体组织结构有极大的益处。材料的聚合水平会更高,这样表面会达到很高的的硬度,抗磨耗能力也就更高。减少修复体在窝洞内的收缩,各个界面的长期效果自然是最好的。
12,在什么时候需要应用间接修复方法呢?
a,在颈部肩台没有牙釉质时。采用间接修复体仅有粘接时粘接剂发生微量收缩,而且可以减少操作困难和粘结失误。
b,用于治疗不合作的患儿,可以减少临床操作时间。
c,用于关闭切牙间隙,这样在最终粘结前,患者可以在模型上预览最终效果。
d,当窝洞充填的粘结操作有困难时。5类洞充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3,瓷修复体和复合树脂修复体的适应症分别是什么?
瓷修复体非常适合前牙区的修复,在这种病例中,瓷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一点是瓷修复体的表面形状几乎是不会改变的。在后牙区,复合树脂是最优良的材料,瓷材料过于坚硬,不适用于此区域。
14,什么是粘接牙科治疗的基础要点呢?
采用粘接治疗一定要使用橡皮障。而且,由于橡皮障和固位环有一定的厚度,我们可以确保有足够的生物学空间存在。或者可以喷涂快速干燥的龈缘保护剂,如Ena Dam,而且,还可以让患者咬住一个棉卷,将龈缘区用锡箔覆盖。
15,如何去除银汞合金造成的牙体染色?
可以简便地使用喷砂的方法去除银汞染色。
zhang_ml2006.,39.,40,41,43楼:
追新战友为什么会质疑氧化锆的边缘密合性呢?
姑且不引用学术文献的结果,仅凭我个人较少的经验,我认为CAD/CAM加工氧化锆冠的密合程度是很好的,至少是能够满足临床要求,我在北京展会上亲身观察了CEREC和EVERSET两种系统当场研磨完成的陶瓷修复体,前者是完整解剖形态的硅酸盐陶瓷,后者是氧化锆内冠,两个系统车出来的冠都可以很顺利地就位,而且仅就目测而言边缘相当的密合,应该与铸造金属内冠的高水平相当。
大家都知道铸造技术精度的影响因素很多, 比如熔铸温度、包埋技术、铸道设计等等,因此我认为如果想保持长期稳定的高精度,铸造技术的难度很大。
至于CAD/CAM技术,精度的控制主要是扫描、研磨以及烧结收缩的补偿,从激光扫描和数控机床的发展来看,前两者早就不是问题了,而烧结收缩嘛,像CEREC和EVEREST这样的系统,都可以将氧化锆瓷块的烧结收缩控制到小数点之后的2~3位,我想最有经验的技师使用最高级的包埋材料也不可能达到这个精度,所以我认为氧化锆乃至所有的CAD/CAM修复,对于精度最显著的制约因素都将是医生的操作而不应该是材料和系统的内在误差。
这是KAVO Everest系统切削完成的氧化锆内冠,可以看到在代型上非常密合,而且出乎意料的是表面的光洁度非常好,而我以前看到的某些CAD/CAM系统完成的内冠不经过手工打磨还是比较粗糙的,这也反映了当代牙科技术的日新月异。
至于追新兄“必须使用低熔点的瓷粉特殊处理肩台才能获得良好的边缘密合性”的观点,看来还是有一点误会了,现在大多数系统在软件设计的时候可以控制肩台部分是由饰面瓷还是内冠材料完成,甚至可以用内冠材料完成刃状边缘和增力颈环,下面这张照片就放映了软件中对于肩台部的设计:
每一的批号的预成氧化锆瓷块收缩率都稍有差别,系统会根据数据自动补偿烧结收缩,注意瓷块上的标记,瓷块的收缩率可以控制到小数点之后2位
eviljuon 44楼(回复43楼):
张哥,其实对于某些置疑氧化锆的,并没有什么疑义,现在在国外一些专家很具有技术倾向性。首先人家不缺患者,而且在一种修复方式中也保持着绝对的患者群体。所以象这样的专家绝对有资格排斥其他技术或产品,而且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也能保持绝对的优势。话又说回来象我们这样的,盲目学人家跟风就有点"东施效颦"了。如果说喜欢陶瓷还是树脂,其实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树脂材料,现在的树脂在美学效果及强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陶瓷相比较,树脂易于修补和抛光,前提是临床医生的操作必须要提高。
这里顺便谈一下CAD/CAM的精度,以前以为光栅类的扫描是最精确的,现在发现全错了,真正精确的是机械式扫描(PROCERA),PROCERA系统是以螺旋的方式对模型接触式的扫描,每扫描一圈,系统能记录约700左右个扫描点,整个模型扫描完毕会记录约数十万个点,这样的记录精度是绝对可以放心的。
追新 53楼,54楼:
16,洞缘牙釉质应该预备成什么形状?
以前我们一直将洞缘预备成浅斜面,现在证实这并不合理。现在的观念是要求复合树脂边缘与釉柱成50度。所以了解牙体组织的结构和釉柱的走向很重要。粘结面涉及的釉柱越多粘接力越强。Dr.Vanini的设计是,后牙区预备平面肩台,前牙区预备成浅凹肩台(成年患者的肩台区面积较小,年轻患者较大),邻面和腭侧预备平面肩台。
17,为什么牙体预备后的釉质边缘要用橡皮轮抛光呢?
抛光可以去除悬釉。这样经过车针打磨过的釉质表面会更加均一,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
18,釉质表面的最佳化学处理方法是什么?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使用37%的磷酸酸蚀比使用一步式的自酸蚀系统的效果要好。
zhangsimon 56楼(回复53楼):
除了现代粘结理论的深入,我感觉嵌体等间接修复体在边缘短斜面的设计上确实有修正的必要了:
一方面树脂,陶瓷等材料在间接修复体的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而这些材料塑性毕竟不如贵金属,斜边结构往往成为抗力薄弱点;
另一方面,随着粘结材料的发展,(陶瓷-)树脂-牙复合体强度越来越好,因此修复体抗边缘微渗漏能力越来越好,因此传统的金属嵌体边缘短斜面设计好象有点多余了!
但在邻面等部位为了将修复体边缘扩展至自洁区,短斜面还是比较好的设计方案!
个人的一点想法,战友们顶起这个好贴!!
zhang_ml2006 57楼:
部分同意楼上张兄观点,即随着粘接材料进步,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修复体边缘的微渗漏,同时树脂和陶瓷材料由于自身强度的限制的确不适合制作成短斜面(至少是过于锐利的短斜面),但是短斜面本身的意义还是比较明显的:
1 短斜面可以提高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
2 半透明材料制备短斜面可以获得更好的色彩过渡;
3 短斜面在扩大了粘接面积的同时,还改变了釉质的脱矿形式,无斜面的牙釉质在酸蚀时只能形成釉柱晶体的侧方脱矿,而短斜面的存在可以形成部分釉柱间脱矿,从而使粘接材料更加深入釉质获得固位和封闭。
因此对于树脂和陶瓷来说,短斜面还是必要的,但是短斜面预备的起点和角度可能与传统的金属修复体有一定的差异,这方面的文献还比较少见,因此希望追新战友在百忙之中能把国外专家的观点给大家解释一下,另外还想请各位战友谈一谈现在所使用的粘接材料的品牌和特点。
追新 69,70,71楼:
釉柱方向
预备后的釉质边缘,不抛光(电镜照片)
抛光后的电镜照片,差别显而易见。
追新 72楼,75楼,76楼,77楼:
19,牙本质应该如何处理哪?
牙本质处理的目的是打开牙本质小管,暴露胶原纤维。使用磷酸酸蚀可用完全去除玷污层,粘结剂可用充分渗透到牙本质小管中。用自酸蚀系统则达不到这一点,由于其不能充分去除玷污层,粘结剂向牙本质小管内的渗透率低。所有的研究均显示,使用全酸蚀系统所形成的粘结混合层要比使用自酸蚀系统厚。
现在的复合树脂材料可以用于所有上述的保存牙体修复,比如一次就诊修复前牙区牙体缺损。因为其价格便宜,谈到复合树脂很多人还是总认为是“福利医疗”。其实,它更是“生物牙科学”。因为,使用这种材料,牙体组织的切割量最小。复合树脂同样适用于美学牙科修复。现代牙科修复应该建立在美学修复的高度。如 关闭中切牙间隙,美学牙科中的一些病例也可以称为“牙科心理治疗”。
6,对复合树脂提到最多的反对意见是磨秏过快,你有何看法呢?
持这种看法的牙医对复合树脂了解不足。微混合填料复合树脂和微填料复合树脂的性能不同。在用前者充填的牙齿上,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所观察到的牙釉质和充填材料的磨耗量是一致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相反的问题:过硬的材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瓷修复体是不轻易磨耗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咬合系统对人体整个系统的影响。
7,对于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维护我们该做什么?
修复体的菌斑要定期清除,复合树脂是一种活性材料,需要定期维护,清洁时可以用氧化铝抛光牙面。可以肯定的是10年内会有更好的复合树脂材料出现。
8,瓷与复合树脂的区别是什么?
由于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的最薄厚度可以为0.5mm,有时甚至0.3mm就可以,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对牙体硬组织的磨除。复合树脂的修复程序比瓷修复体要更简单,这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随时对修复体进行修补。
瓷修复体的独家垄断的适应症越来越少。未来将是复合树脂的天下,它的性能在不断的更新,而且它可以提供最有利于牙体保存的修复方式(最小侵害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9,Dr.Vanini您对于磨牙区的修复有何建议?
在前磨牙区我一般只采用间接修复方法,很少使用直接充填。我的诊所雇佣了4位专业烤瓷技师,但他们更青睐于制作树脂修复体,因为其加工技术更快捷简单。
10,复合树脂间接修复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采用间接修复技术,树脂的聚合收缩发生在口外,这样树脂不会对窝洞形成应力,这对牙体组织结构有极大的益处。材料的聚合水平会更高,这样表面会达到很高的的硬度,抗磨耗能力也就更高。减少修复体在窝洞内的收缩,各个界面的长期效果自然是最好的。
12,在什么时候需要应用间接修复方法呢?
a,在颈部肩台没有牙釉质时。采用间接修复体仅有粘接时粘接剂发生微量收缩,而且可以减少操作困难和粘结失误。
b,用于治疗不合作的患儿,可以减少临床操作时间。
c,用于关闭切牙间隙,这样在最终粘结前,患者可以在模型上预览最终效果。
d,当窝洞充填的粘结操作有困难时。5类洞充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3,瓷修复体和复合树脂修复体的适应症分别是什么?
瓷修复体非常适合前牙区的修复,在这种病例中,瓷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一点是瓷修复体的表面形状几乎是不会改变的。在后牙区,复合树脂是最优良的材料,瓷材料过于坚硬,不适用于此区域。
14,什么是粘接牙科治疗的基础要点呢?
采用粘接治疗一定要使用橡皮障。而且,由于橡皮障和固位环有一定的厚度,我们可以确保有足够的生物学空间存在。或者可以喷涂快速干燥的龈缘保护剂,如Ena Dam,而且,还可以让患者咬住一个棉卷,将龈缘区用锡箔覆盖。
15,如何去除银汞合金造成的牙体染色?
可以简便地使用喷砂的方法去除银汞染色。
zhang_ml2006.,39.,40,41,43楼:
追新战友为什么会质疑氧化锆的边缘密合性呢?
姑且不引用学术文献的结果,仅凭我个人较少的经验,我认为CAD/CAM加工氧化锆冠的密合程度是很好的,至少是能够满足临床要求,我在北京展会上亲身观察了CEREC和EVERSET两种系统当场研磨完成的陶瓷修复体,前者是完整解剖形态的硅酸盐陶瓷,后者是氧化锆内冠,两个系统车出来的冠都可以很顺利地就位,而且仅就目测而言边缘相当的密合,应该与铸造金属内冠的高水平相当。
大家都知道铸造技术精度的影响因素很多, 比如熔铸温度、包埋技术、铸道设计等等,因此我认为如果想保持长期稳定的高精度,铸造技术的难度很大。
至于CAD/CAM技术,精度的控制主要是扫描、研磨以及烧结收缩的补偿,从激光扫描和数控机床的发展来看,前两者早就不是问题了,而烧结收缩嘛,像CEREC和EVEREST这样的系统,都可以将氧化锆瓷块的烧结收缩控制到小数点之后的2~3位,我想最有经验的技师使用最高级的包埋材料也不可能达到这个精度,所以我认为氧化锆乃至所有的CAD/CAM修复,对于精度最显著的制约因素都将是医生的操作而不应该是材料和系统的内在误差。
这是KAVO Everest系统切削完成的氧化锆内冠,可以看到在代型上非常密合,而且出乎意料的是表面的光洁度非常好,而我以前看到的某些CAD/CAM系统完成的内冠不经过手工打磨还是比较粗糙的,这也反映了当代牙科技术的日新月异。
至于追新兄“必须使用低熔点的瓷粉特殊处理肩台才能获得良好的边缘密合性”的观点,看来还是有一点误会了,现在大多数系统在软件设计的时候可以控制肩台部分是由饰面瓷还是内冠材料完成,甚至可以用内冠材料完成刃状边缘和增力颈环,下面这张照片就放映了软件中对于肩台部的设计:
每一的批号的预成氧化锆瓷块收缩率都稍有差别,系统会根据数据自动补偿烧结收缩,注意瓷块上的标记,瓷块的收缩率可以控制到小数点之后2位
eviljuon 44楼(回复43楼):
张哥,其实对于某些置疑氧化锆的,并没有什么疑义,现在在国外一些专家很具有技术倾向性。首先人家不缺患者,而且在一种修复方式中也保持着绝对的患者群体。所以象这样的专家绝对有资格排斥其他技术或产品,而且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也能保持绝对的优势。话又说回来象我们这样的,盲目学人家跟风就有点"东施效颦"了。如果说喜欢陶瓷还是树脂,其实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树脂材料,现在的树脂在美学效果及强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陶瓷相比较,树脂易于修补和抛光,前提是临床医生的操作必须要提高。
这里顺便谈一下CAD/CAM的精度,以前以为光栅类的扫描是最精确的,现在发现全错了,真正精确的是机械式扫描(PROCERA),PROCERA系统是以螺旋的方式对模型接触式的扫描,每扫描一圈,系统能记录约700左右个扫描点,整个模型扫描完毕会记录约数十万个点,这样的记录精度是绝对可以放心的。
追新 53楼,54楼:
16,洞缘牙釉质应该预备成什么形状?
以前我们一直将洞缘预备成浅斜面,现在证实这并不合理。现在的观念是要求复合树脂边缘与釉柱成50度。所以了解牙体组织的结构和釉柱的走向很重要。粘结面涉及的釉柱越多粘接力越强。Dr.Vanini的设计是,后牙区预备平面肩台,前牙区预备成浅凹肩台(成年患者的肩台区面积较小,年轻患者较大),邻面和腭侧预备平面肩台。
17,为什么牙体预备后的釉质边缘要用橡皮轮抛光呢?
抛光可以去除悬釉。这样经过车针打磨过的釉质表面会更加均一,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
18,釉质表面的最佳化学处理方法是什么?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使用37%的磷酸酸蚀比使用一步式的自酸蚀系统的效果要好。
zhangsimon 56楼(回复53楼):
除了现代粘结理论的深入,我感觉嵌体等间接修复体在边缘短斜面的设计上确实有修正的必要了:
一方面树脂,陶瓷等材料在间接修复体的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而这些材料塑性毕竟不如贵金属,斜边结构往往成为抗力薄弱点;
另一方面,随着粘结材料的发展,(陶瓷-)树脂-牙复合体强度越来越好,因此修复体抗边缘微渗漏能力越来越好,因此传统的金属嵌体边缘短斜面设计好象有点多余了!
但在邻面等部位为了将修复体边缘扩展至自洁区,短斜面还是比较好的设计方案!
个人的一点想法,战友们顶起这个好贴!!
zhang_ml2006 57楼:
部分同意楼上张兄观点,即随着粘接材料进步,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修复体边缘的微渗漏,同时树脂和陶瓷材料由于自身强度的限制的确不适合制作成短斜面(至少是过于锐利的短斜面),但是短斜面本身的意义还是比较明显的:
1 短斜面可以提高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
2 半透明材料制备短斜面可以获得更好的色彩过渡;
3 短斜面在扩大了粘接面积的同时,还改变了釉质的脱矿形式,无斜面的牙釉质在酸蚀时只能形成釉柱晶体的侧方脱矿,而短斜面的存在可以形成部分釉柱间脱矿,从而使粘接材料更加深入釉质获得固位和封闭。
因此对于树脂和陶瓷来说,短斜面还是必要的,但是短斜面预备的起点和角度可能与传统的金属修复体有一定的差异,这方面的文献还比较少见,因此希望追新战友在百忙之中能把国外专家的观点给大家解释一下,另外还想请各位战友谈一谈现在所使用的粘接材料的品牌和特点。
追新 69,70,71楼:
釉柱方向
预备后的釉质边缘,不抛光(电镜照片)
抛光后的电镜照片,差别显而易见。
追新 72楼,75楼,76楼,77楼:
19,牙本质应该如何处理哪?
牙本质处理的目的是打开牙本质小管,暴露胶原纤维。使用磷酸酸蚀可用完全去除玷污层,粘结剂可用充分渗透到牙本质小管中。用自酸蚀系统则达不到这一点,由于其不能充分去除玷污层,粘结剂向牙本质小管内的渗透率低。所有的研究均显示,使用全酸蚀系统所形成的粘结混合层要比使用自酸蚀系统厚。
前一篇:每个牙医都希望达到的前牙美学修复
后一篇:日记 [2008年07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