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梁慕实
梁慕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571
  • 关注人气:2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局部连接的思考—附着体设计原则

(2008-01-29 17:46:45)
标签:

杂谈

分类: 附着体及套筒冠义齿
http://blog.kq88.com/u/6444/archives/2008/15490.html

2005年10月是我第一次接触附着体义齿修复。其实根本就没想到因为附着体修复会结交几个哥们,也因为这东西跟某产品的销售商进行辩论,自己的进步可能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56270d.jpg

都说规矩是人定的,但也是人改的。定规矩的人是肯定是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学规矩的人一般是听从长辈的。至于我,是最不喜欢听别人规矩的那类,规矩 应该我来定。所以,以下所写全部是我自己在临床中总结出来的。在此先向以前的患者致敬,正是因为他们才换来今天的总结(话虽难听但实际真是这样)。

设计原则一、空间与附件的大小

任何修复体都是要有足够的空间,尤其是附着体这样的大家伙。在游离缺失设计,我们一般先确定缺失区的龈合距离,一般来说附着体安放的位置至少要有 6~8mm的龈合距离高度,低于这个高度可能要制作金属咬合面。如果再低,比如在4mm时,我只做过一例,附着体用的是ERA微型加金属合面。可以做不代 表应该这么做,如果缺失区是前牙的位置你会很麻烦,因为除了龈合距离还要考虑颊舌向的宽度,附着体不是一个铁片,而是一个金属块。另外这东西还需要夹套来 固定,虽说勉强安进去了,最后可能排树脂牙的空间不够(透出金属青色)而影响美观。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6f79a8.jpg

设计原则二、基牙的数量

基牙的数量是提供义齿的支持力,特别是在基牙较好,牙槽脊较差的情况下,基牙数量的增加可以提供给义齿稳定的支持力。同时,避免附着体安放的基牙,附着体向受力过大所引起的牙周膜变化及牙周损伤。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805325.jpg

设计原则三、附着体的数量

附着体的固位力来源于附着体阴阳附件的结合,附件不同颜色、大小及调节螺丝都可以代表不同的固位力,所以选择附着体的数量控制在两个就足够了,过大的固位力反到增加了基牙的负担。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84e72c.jpg

设计原则四、选择同类型的附着体

附着体的不同类型及形状有着不同的运动方向和受力方式,在双侧缺失时,特别是双侧的游离缺失,一定要注意附着体一定要相同,这样可避免由于运动方式不同给基牙带来的损伤。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89ac4a.jpg

设计原则五、间接固位的设计

在一些附着体的设计中,虽然采用的附着体来提供义齿的固位能力,但由于基牙及牙槽骨条件较差时,仍需要设计间接固位体来弥补设计中的不足,比如卡环 和腭板连接。又如上面我说过的黏膜支持力不足时,可以在"主承托区"设计腭板,这样及提供了良好的义齿稳定性,又提供了较好的支持能力。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92cfad.jpg

设计原则六、舌侧平行带状卡环

舌侧平行带状卡环又叫研磨臂(一般都这么叫),舌侧研磨臂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应力中断的作用。这种应力中断主要体现在:

1、当某写刚性附件较小时,提高固位体的稳定性。

2、附件结合后,保护附件连接体,避免受力时应力过大导致附件断列。

以上就是研磨臂的作用,但弹性附着体不得设计研磨臂,因为研磨臂会取消附着体的弹性,就如上面2所说。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992c75.jpg

设计原则七、上下颌不得同时使用弹性附着体*

这个原则我加了个引号,另外我也没有这样的病例,也不太敢这样设计。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弹性附着体有0.4mm的弹性缓冲量,而两个0.4mm的弹性缓冲良可能会使咀嚼效果下降,这点一定要清楚,不是说不能设计,但在设计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可能性,免得说的天花乱坠最后不能不能把自己的话圆了。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a0839d.jpg

设计原则八、修复前的诊断

诊断是设计的关键,我在这里提醒一下,对与设计最好提供一个医、技、患的共同空间。医生是最了解临床情况的,但不清楚制作的情况;技师是熟练掌握制 作技术,但又不清楚患者的实际情况;而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于患者的要求及为患者治疗。有条件的话,希望可以详细的提供患者临床信息,更可以在初期制作WAX -UP来进行合重建、基牙预备指导及附件安放的观察。http://blog.kq88.com/UploadFiles/2008-1/1184baa14cd.jpg

以上只是设计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思考要在临床实践中来总结。修复也只是一种治疗的方式,但完美的修复来自完美设计,这就是设计的重要性。也许你不懂技术,也不了解材料,但通过治疗前的设计可以弥补这一切。

在此感谢长期和我共同奋斗在"挑刺"第一线的兄弟——吉大口腔医院修复科张鸣雷医生(口腔修复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