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邹其芳瑞尔齿科诊所经营 |
分类: 诊所经营 |
37岁那年,坐在沃顿商学院的教室里,背负8万美元债务的邹其芳突然发现做个“个体户”对于自己来说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因为你可以很荣幸地对自己说自己将不为别人工作,而在公司里你也将是最后一个被炒鱿鱼的人。”
没有激动人心的业务扩张,没有一分钱的广告投入,自动找上门来的优质客户,不太看重财务盈利,没有专业的市场开拓人员,在很多人看来,瑞尔齿科集团(以下简称瑞尔)总裁邹其芳的所作所为也许并不明智,他似乎不像是一个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工于心计的“市场阴谋家”。但邹其芳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一个人,“即使手里有大笔金钱也决不轻言将瑞尔齿科的医疗内容多元化”,“从来都不想赚快钱”。平均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100%的顾客满意率、70%的新顾客来自于口碑推荐、顾客平均每年3到4次主动复诊,都让邹其芳感到无比骄傲。
尊重是医疗服务的起点
1999年,瑞尔作为北京第一家高档私人牙科诊所在国际大厦开业的时候,“很多人都说瑞尔的价格在北京是天价,而且地点设在高档写字楼里有些不伦不类”。在高端私人医疗护理行业一片荒芜的时候,邹其芳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难以理解,瑞尔的收费价格和营业模式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冷遇与怀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门可罗雀,接连几天甚至连一个患者都没有”,背负着投资者上百万美元的信任,邹其芳如坐针毡。尽管邹其芳相信自己对高档牙科护理市场前景的商业判断,但是市场的潜在需求真正转化为实际订单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瑞尔还要撑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时的他有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
尽管面临压力,瑞尔坚持高端医疗市场的定位丝毫没有改变。在邹其芳看来,做生意就好像挖地道,如果你是在认真做事业,而且方向正确,那么就别考虑太多,继续挖就是了,因为早晚可以挖到阳光照射进来的那一瞬间。在最艰难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邹其芳甚至在寒风中站在国际大厦的门口给行人分发小广告,“那时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在炭火上烤”。
在瑞尔发展初期,邹其芳思考最多的问题是瑞尔如何才能生存。强烈的危机意识让邹其芳特别在意员工的素质培训,他甚至会送自己的员工去参加卡耐基培训。在他看来,培训在瑞尔无处不在,只要存在问题,他都会“借题发挥”,比如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说话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更好的解决问题方式是什么,等等。在瑞尔,邹其芳不仅仅要求医生拥有高学历背景、精湛的技术,更要求医生具有极强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他说:“我们的很多医生、护士都是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医学齿科学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等一流名校和医院,他们以前养成了做事的习惯,现在要变成另外一种做事的习惯,这需要改变,一次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两次、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