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家谱变文

(2025-10-30 17:00:13)
标签:

中华

变文

家谱

族谱

编修

中华家谱变文


【诗经体】(一)谱渊(说)

先秦肇始,贵胄系章。

辨亲疏序,定爵承纲。

宗脉绵延,族魂永芳。

千载传续,家国鼎昌。

【楚辞体】(二)谱涵(唱)

敬吾祖之德兮,采邑地之璧堂。

览吾宗之牒兮,溯远祖之攸方。

列世系以昭穆兮,录生殁与婚丧。

记贤达之懿迹兮,载家训以垂芳。

陈祠宇之所在兮,传祭祀之鸿章。

考家乘之故籍兮,明吾族之滥觞。

述支系之分衍兮,扬嘉德于久长。

缅先哲之德音兮,制族规以端庄。

画坟茔之方位兮,使后祀而进香。

追渊源之遐念兮,晓世次以敬仰。

叙先祖之岁次兮,写后嗣之诸郎。

教家族之守善兮,导子女以修尚。

弘祠祭之仪轨兮,令家风而永旺。

【汉赋体】(三)家谱赋(说)

宗脉绵延,或散四象;流徙分支,易失纲常。载世系,连亲疏,辨祖魂,较家藏。无谱则昭穆不明,有谱方昭穆清朗。设开枝于万里,纵分叶于百疆,跨七洲,觅八洋,铺家乘之较对,言祖源之共享。漪漪江河,主支分流而同向;峨峨高山,起伏连绵而跌宕。家族者亦如斯,乾坤承载以存;芸生人也必需,谱牒铭记而亮。非写无以为志,作善降祥;非谱无以为族,继短绝长。谱牒如日,花艳草长;家乘似月,桂馥兰香。

【乐府诗体】(四)《谱亲缘》(吟唱)

三子离乡关,天涯各飘散。百年音信绝,族谱藏旧简。忽见字行清,血脉依稀辨。千里来相认,执手泪如霰。祖德未曾忘,宗枝今又见。 家谱一线牵,兄弟魂梦伴。

【魏晋赋】(五)《纂谱抒怀赋》(说)

时维晋代,岁次仲秋。族彦咸集,纂谱于堂。松烟氤氲,砚池生香。执玉管以凝思,溯本源而神往。老叟抚须,细述先烈之勋;童子侍侧,恭录世次之详。展卷如览星河,披图若见宗祖。脉脉相续,凛凛灿黄。谱成之日,宗亲环视,无不崇尚。感血脉之绵延,念祖德之悠长。遂设祭礼,告慰先灵,愿此谱传之永续,福泽绵延千载,群系血缘,宗族恒昌。

【南北朝诗歌体】(六)《烽火余生续谱序》(吟唱)

永嘉丧乱后,胡尘暗九州。兄戍幽并月,吾守吴越秋。雁书隔烽燧,骨肉两蜉蝣。昨闻凶讯至,肝肠寸寸休。兄骸委草莽,忠魂逐水流。余幸脱锋镝,白发雪盈。今召群稚集,长幼列阶陬。长孙持简牍,诸子侍案头。为述先人事,血泪染帛绸。莫忘家声振,须祖训。兄弟当同心,患难誓相侔。族谱重续写,世代永不此方寸纸,载德传千秋。

【骈文】(七)《外甥为嗣记》(说唱)

隋承周统,政通四方;董氏分支,族衍梓桑。有舅名达,少入禁廊,阉身事主,久居宫墙。虽沐君恩,荣膺内郎,然膝下绝,宗祀恐荒。

念及祖考,灵位待飨,常怀续脉,忧绪满腔,每对孤灯,叹祚难长。其姐有子,年逾总角,眉目清秀,性禀温良。舅乃屏人,泣告姐详:“吾身入宦,永绝嗣望,今族脉断,心实惶惶。愿过甥儿,立为子嗣,承吾宗祧,续此门光。”姐感其诚,颔首面商。遂择吉辰,礼于祠堂。告列祖以情由彰,禀亲族以决策扬。甥拜舅为父,礼数甚端庄;舅携甥祭祖,诚意为先纲。鼓乐齐奏,昭礼仪之周致;香烛明耀,映孝思之显敞。自此董氏宗支固若岗,宦舅心愿如意喜生光。固乃家族远念不敢忘,传为一时美谈誉乡邦。

唐诗•七律(八)《七律•家谱序》(吟诵)

一纸家珍载世长,千年血脉续华章。

祖居丘壑开基业,宗泽诗书润栋梁。

孝悌传家承古训,勤廉处事耀今光。

莫教岁月湮青史,世代儿孙守炽昌。

文赋(九)《金氏润林寻亲赋》(说)

庚寅之岁,秋气肃澄。朔风拂黑水之滨,寒雾笼三江之畔。有金氏润林者,怀谱牒而辞佳木斯,负行囊而向齐鲁堂。念百年之离散,伤宗族之飘零。遂涉长川,越平野,冀觅血亲于德州之域也。

初,润林持谱登程,霜晨晓月相伴。车驰林海,观松涛之澎湃;舟泛松江,叹逝水之汤汤。北地寒烟,凝思乡之愁绪;南国沃野,动寻根之热肠。既至德州,四野茫茫,人烟稠叠,何处觅伯叔之踪?乃投村落,访故老,历市井,问乡邻。或曰:“金氏旧族,或迁河西”;或云:“百年沧桑,恐已更名”。奔波月余,足迹遍于城乡,信息渺若星芒。尝宿荒祠,对残灯而叹世变;屡叩柴门,抱孤影而感途艰。谱牒中字字分明,现实里步步荆棘。

一日,偶经古驿,遇一老者檐下晒谷。润林执礼而问,具言寻亲之由。老者闻言,沉吟良久,曰:“吾乡南郭,有金氏者,世代耕读,其祖训与君所述颇合。”润林闻之,心潮激荡,随老者疾趋南郭。至一村舍,见柴门虚掩,院内老槐虬劲。叩门三声,有叟出迎,须发皆白,目光炯炯。润林捧谱上前,泣曰:“侄自黑龙江来,为寻百年骨肉!” 叟接谱细览,指某页曰:“此乃吾祖所记迁徙之事也!”遂引润林入堂,呼子弟相迎,焚香祭祖,共话家史。原来,百年前先祖因战乱分迁,一支留鲁,一支赴黑,岁月流转,音信断绝。今润林携谱而来,字句印证,血脉相认,满堂皆泣,邻里称贺。

是夜,皓月当空,洒清辉于庭中。亲族围坐,备酒食,话离别,叙亲情。润林举杯曰:“吾辈幸逢盛世,得续宗族之脉,此非独吾之力,实乃先祖之佑,家国之昌也!”众皆颔首,饮罢,复观谱牒,指点先人之名,追忆往昔之事。夜风徐来,携稻菽之香,入人心脾,满室温馨。

呜呼!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百年离散,隔山跨水,而血脉之情未断;千里寻亲,历艰涉险,终宗族之谊得续。观金氏之事,可知亲情之重,不可或忘;宗族之脉,当勉力维系。今记其始末,以作斯赋,以励后人,不忘根本,珍视亲情云尔。

宋词•莺啼序(十)《金氏寻亲记》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露。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萎,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元曲•相见欢(十一)《五十年凭谱聚首》(唱)

相见欢?五十年凭谱聚首

残编墨淡痕留,记根由。

五十霜风,吹散旧貂裘。

家谱在,终能待,喜凝眸。

执手哽咽,霜鬓话春秋。

明清•桐城派散文(十二)《祖祠颂》(说)

吾族祖祠,肇建于明宣德间,历清康乾两度葺修,迄今垂五百余载。其地枕龙山之麓,面清溪之滨,左抱松樟之茂林,右环阡陌之平畴,形胜卓然,蔚为族望。

祠制循古礼,三进九楹,丹墀焕彩,碧瓦凝辉。前为仪门,额题“金氏宗祠”,笔力沉雄,乃有清名仕袁枚手书;中为享堂,梁柱巍峨,雕梁绘栋,皆取楠梓之良材,上悬“敬宗收族”匾额,字势端严,凛凛有古意;后为寝殿,奉列祖神主,木主朱漆金字,昭穆有序,旁置族谱数帙,世系分明,纤毫不紊。阶前古柏二株,虬枝铁干,荫蔽数亩,相传为建祠时所植,每遇清明祭典,虬枝缀露,若沾巾之泣,似感怀先德。

忆昔先祖,自明初由江右迁此,披荆斩棘,垦荒拓土,以耕读传家,以孝悌立身。逮至中叶,族中子弟或登科第,或任吏治,皆以清廉著闻,未尝坠先祖之训。故建此祠,非徒为祭祀之场所,实为明世系、序昭穆、敦人伦之枢纽也。每岁春秋二祭,族众咸集,少长有序,衣冠整肃。主祭者盥手焚香,宣读祭文,辞气恳切,声透庭宇;陪祭者屏息凝神,恭承祀事,俎豆馨香,香烟缭绕。祭毕,聚于祠侧义仓,分颁谷粟,赈恤贫弱,讲论家规,申饬子弟,是以一族之内,孝悌成风,礼让相尚,历数世而不替。

夫祠堂者,非独砖石之垒、木瓦之构也,实乃一族之精神所系,文脉所钟。观其殿宇之巍峨,则思先祖创业之艰;睹其祭仪之庄重,则知宗法教化之深。近世以来,时移俗易,然吾族子弟过此祠者,莫不肃然起敬,念本源之思,怀报本之念,此皆祖祠之德泽也。

谨为颂曰:龙山之阳,清溪之旁,祖祠翼翼,历世煌煌。敬宗收族,教化弥长,子孙永保,福禄无疆。

现代微小说•祠堂议事(十三)(说)

烛火晃着祠堂梁上的旧匾额。三叔公敲了敲檀木桌:“海外支系的名字,得补上。”

“可他们早不入祠堂拜了。”二伯小声嘀咕。

角落里,刚大学毕业的阿妹突然举手机:“表哥发来了曾祖母的旧照,他说愿意承包修谱钱。”

烛花“啪”地爆了声,族谱空白页上,似映出了新的字迹。

现代散文诗(十四)《义门陈氏三千聚》(唱)

秋阳烫透青石板巷,朱漆门开如展旧谱长。

檐角铜铃摇乡音亲,老槐新叶踮脚望。

石阶下脚步叠着响,蓝衫蹭过青衣衫,老花镜映孩童笑涡漾。

有人攥紧泛黄谱章,指尖摩挲“义门”亮;有人举起旧照详,说祖父分灶旧模样。

百灶炊烟绕檐梁,米香裹着腌菜芳,漫过青砖黛瓦墙。

三千筷叩青花碗,似春雨落井田上。

孩童捧糕跑街巷,发间沾着桂花香。

族老立在月台边,风也停步听他讲,“归”字比那石板长。

有人轻抹眼角光,他乡风霜揉进烟火烫。

暮色漫过旧院墙,灯笼挂到巷尾亮,三千影子烛光晃,如根相牵情意长。

新名写入族谱上,墨里渗着祈盼,今夜脚步不彷徨。

山东布衣金学孟草拙于乙巳年九月初九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