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峡谷夹击的河流行走成路 |
分类: 图片与说话 |
1、黄河在内蒙古噔口县境分出乌加河北行,绕一圈后在乌拉特前旗西山嘴又并入黄河,两河中间是著名的粮仓——后套平原。乌梁素海是距入口处不远的一个大湖泊。
2、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傍依黄河而建,史载:人口过四万户,二十四万口。城池现在是耕田,小村庄,可它当年的辉煌亦在——开着车从进城到出城也得几个小时。
3、内蒙古托克托古城,城池遗址南北两千四百一十米,东西宽一千九百余米。托克托城内西北隅,尚有两座小古城,传称西面的一座叫“大皇城”,东面的一座叫“小皇城”。大皇城内发现辽、金、元、明各代遗物甚多,而且还发现了唐代的建筑材料和遗物。解放后,城内土地归属一个酿造厂。
北瓮城
残墙
酿造厂
4、河口镇,是兴起于清代中叶的一个著名渡口。随着清初准允汉民进入蒙古草原进行农业垦殖,沿黄河一线各州县的平民与商户络绎不绝越过长城进入内蒙古腹地,在黄河两岸的田野里开渠整堰,打坝筑堤,过去羊肥牛壮的牧场被滚滚麦浪淹没。进入清代中叶,甘草的采挖与贩运成为继农业之后又一大产业。河口镇,就是当时著名的甘草集散码头。1851年,黄河泛滥,将河口镇满垛甘草的码头顷刻之间席卷而去,河口镇不得不后撤七里,码头从此废弃。
这里也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
我站在河北安,朝向南,右边——西是黄河上游
我站在河北安,朝向南,左边——东是黄河中游
铁旗杆和石狮子守护着河口镇的河神庙。
5、喇嘛湾渡口,位于内蒙古清水河县榆树村。始建于西汉年间,古称“君子津”。相传“汉桓帝十三年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赉金贷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贾人猝死,津长埋之……事闻于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津”。这里是古代由托克托南下入长城,经榆林、延安直达西京长安的渡河处,历来是内蒙古河段的重要水陆码头。1985年在这里建成黄河公路桥。
喇嘛湾渡南塬上的悬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