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晖:庐江中学“一训三风”、校徽及校园道路诠释

标签:
庐江中学校园文化 |
分类: 杏坛春秋 |
庐江中学“一训三风”、校徽
及校园道路诠释
校训:集体陶镕
“陶镕”比喻培育,造就;“砥砺”既指磨砺、锻炼,也可指相互勉励;“切磋”指在道德、学问等方面相互研讨勉励;“进益”指品行、教学上的进步。“集体陶镕,砥砺切磋,以求进益”是指师生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在德行、学问、知识、技能等方面,相互探讨、研究、激励,以利于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校风:同心
“同心”即想法一致:灵魂深处,相互认同,志同道合,步伐一致。
“奋进”即奋勇前进:积极向上,不懈努力,百折不挠,不断进步。
“自立”即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求真”即追求真理:敢说真话,只做实事,敢于质疑,杜绝盲从。
教风:敬业
“敬业”就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敬畏、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努力让职业升华成事业,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爱生”就是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学生。一视同仁,不因学生的出身、相貌、禀赋、成绩等不同而产生分别心、歧视心。
“务实”指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并讲究实效。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
“创新”指创立或创造新的。在教书育人上,既要传承优良的传统和经验,也要大胆求索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学风:博学
“博学”即广泛学习。课内外的知识和技能,都要用心地学习和实践,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躬行”即亲身实行。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实效。
“志远”即志向高远。要想未来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从小树立高远的志向,并努力为之奋斗。
“勤奋”即不懈努力。为了心中的目标孜孜以求,严格自律,不怕吃苦,迎难而上,持之以恒。
校徽
庐江中学的校徽,创意源自老师阅卷、批改学生作业的手迹,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幅完整而又富有动感形象的图案。
图案的主体部分由“庐江中学”四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L、J、Z、X”幻化而来,巧妙地形成了阿拉伯字母“100”。既寓意庐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又寄予莘莘学子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厚望。
红色的“100”造型,还象征着乘风破浪扬起的风帆,蓝色的两道斜线犹如浩翰无涯的知识海洋,寓意庐中像一艘航船,在百舸争流的教育长河中,劈波斩浪,踔厉远行。
富有动感的火焰与彩带造型,折射出庐中师生巨大的生命张力。在新的教育征途上,庐中人正以其百折不挠的气概与务实创新的精神,继续书写华美而壮丽的诗章。
一百多年来,庐中人守正创新、团结务实精神的传承和积淀,已升华成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庐中文化。
校园道路
庐中校园内共有十条道路,四纵六横。四条纵向道路分别命名为:勤耕大道、好学大道、开明大道和开放大道。六条横向道路分别命名为:陶镕路、进益路、同心路、奋进路、自立路、求真路。
四条纵向道路的命名源自新时期的庐江精神:
“勤耕”寓指庐中教师孜孜不倦耕耘杏坛的育人传统,“好学”寓指庐中学子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风气,“开明”寓指庐中教育推崇自由平等民主人文的育人理念;“开放”寓指庐中教育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胸襟气度。
六条纵向道路的命名源自庐中的校训和校风:
“陶镕”寓指庐中师生熔铸锻炼砥砺切磋的教学传统,“进益”寓指庐中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办学目标,“同心”寓指庐中师生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的文化氛围,“奋进”寓指庐中师生奋发图强不断前进的拼搏状态,“自立”寓指庐中师生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貌,“求真”寓指庐中师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