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60天写给高三学生:用两个月时间做到最好的自己
(2024-01-03 19:23:05)
标签:
教育历史收藏师德文化 |
分类: 杏坛春秋 |
用两个月时间做到最好的自己
——高考倒计时60天写给高三学生
夏朝晖
二、一些共性的问题
昨天下午第一节语文课,利用最后五分钟搞了一次问题收集。我说在高考还剩下六十几天时,你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每位同学只能问一个问题或者写一个关键词,最后有55位同学递交了问题。
我把他们提交的问题大致分一下类,除了少数同学问的一些不相干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同学现在想知道高考志愿怎么填,这个可能是信心比较足的同学,他已经关心高考志愿的问题了,这个问题高考结束后学校可能还请专家来讲;还有的同学提问,成绩不够,不知道高考后的去向,这个可能和高考刚才的同学正好是两种类型。对自己高考好像信心不足。也有一个同学问的是具体的问题,最后60天该如何提升物理?甚至有同学问估计是一位运动达人,他居然问最后60天应该不应该坚持打篮球。还有一个同学问,这个理科生推荐大学学文科专业?理科男生。我问的也是这个专业方面的问题,一个同学问如何提高效率,如作文如何构思成文,这个我是在不在年级这个讲座上面讲,我肯定是在班级在讲。有一个同学问晚自习回家到底该不该复习的很晚,我个人不会因为晚睡而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但熬夜确实让人生理上有些不适,那影响到生理的,那你最好不就不要熬夜,也也有同学问的问题比较具体,比如说最后60天该如何提高物理60天能把理综从二月份提到250分吗?最后60天人际关系怎么处理,如何做到自律,最后60天应该是把时间花费花在薄弱学科上,应该尽力拔高自己的优势学。还有两个同学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忙,最后60天是否需要拼命,干嘛拼命?什么事情值得要去拼命?
有一个可能同情教师职业的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后悔吗?
还有同学们平时考试难度与高考试卷难度,平时分数与高考的分数与期望值相差甚远,往年高考的分数线与平时的分数线,这个关心到具体的问题。
那么,我们只能回答大家共性的问题,当然共性的问题肯定就是关键词,我提炼了一下浮躁、压力、厌学心态,这些可以统称为“考前综合征”。说到底,就是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问题,所以下面的重点我将谈这个问题。
当一个人处在焦虑、压力太大这种状态下,肯定会影响复习、上课、晚自习等的效果。
我曾经在高一的那一场关于与中学生谈情感心理的讲座里面曾经说过解决问题的三步法:
第一, 困扰我的问题是什么?第二,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第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我们解决自己可以支配的,其余的交给上帝。
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每天有事情做,每个时间都有事情做,找感兴趣的事情做,这样才能过的充实。如果感觉时间不够用,我觉得人生很充实,如果老是不知道怎么打发大把的时间,我觉得这样的人生真的挺可悲的。那么选择我有选择困难症的,抑郁症,强迫症,这都是我们应该抛弃的,是人为的标签。
三、怎样缓解“考前综合症”
归纳了一下大家压力或者焦虑的表现:开始感觉到吃不香、睡不稳,脾气也变得比以前暴躁,为一点小事就容易上火。此外,课堂让也常常神思恍惚,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感觉记忆力也好像比平时减退,复习效率非常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总感觉这也没复习好那也没复习好,而且越想心里越紧张,考试太多,有时感觉似乎快要崩溃……
我想,这位同学的感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有不少同学都可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种情状,这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前综合症”。
那么,怎样才能尽量缓解这种“考前综合症”,从而以平稳的心态迎接高考呢?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一点经验,觉得不妨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缓解这种症状。
1、正确认识考前的焦虑。首先可以肯定地告诉自己,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高三同学虽然经历了无数次考试的磨难,可谓久战考场,但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心中难免多了一份顾虑,尤其是复读的同学。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可见,紧张的不只是你一个人,其他同学与你一样都存在着普遍的压力。此外,考前有一定的压力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实际上在适度的压力状况下,可能会表现出更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反而会有利于复习。
2、自我辩驳焦虑的原因。如果你一想到考试就觉得心慌,觉得无法控制这种焦虑,那你就必须冷静分析焦虑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原因,把它们一一列出来,写在纸上,逐个进行分析,再逐个推翻,心里就会平静许多。如你害怕考不好,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那就接受父母对你好的客观事实,但不要老关注父母的态度,因为你没有办法改变父母对你的态度。
3、客观评价自己。考前,对自己期望过高或对自己缺乏信心,都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你可以跟任课老师沟通,此外对自己的模拟试卷进行分析,若150分的试卷,而你只得100分,就要找找其中差的原因是在基础上,还是在难题的解决上。了解了自己真实的水平,一方面会发现做题不理想的原因,理智地答题,不多花时间做难题或者复杂的题目,另一方面也便于在剩下的时间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4、积极暗示激励自己。容易产生焦虑的同学,往往有许多消极的自我意识。比如他们总预想多利自己高考可能会失败,失败会带种种难堪的后果,总是有意无意的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没有自信。这种消极的暗示,有可能把自己的学习空间和内容压缩在考不好的范围之内,而把能考好放在了注意范围之外。所以,学会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很重要。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时,应该马上提醒自己心情要放松。学习要专心致志,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努力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5、劳逸结合、养精蓄锐。大脑长时间的工作会产生疲劳,使人的脑子昏昏沉沉,无法集中注意应考,同时也应该引,也容易引发疾病。因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是提高大脑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这里介绍两种积极的休息的方法。一种一种是安静休息,即即闭目养神或睡眠,一种是活动休息,如散步、做操、打球等。球等。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临考前的几天避免开夜车,拼命复习,否则大脑劳累过度,以至考试时头昏脑涨。有的同学反映说考前觉得注意力下降,其中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长期疲劳导致的。
6、放松训练冲淡焦虑。放松训练就是在感到烦躁不安时,放松端坐、微闭双目做2—3分钟的深呼吸,体验放松状态下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也可以做一做广播操、打打乒乓球、听听轻音乐、哼几句流行歌曲,或者想一点与考试无关使自己高兴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冲淡紧张情绪。
四、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对这最后两个月的努力与进步,应该分成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不要觉得不能立即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而气馁,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管是最后两个月还是最后两天,能取得任何一点进步都是好事,稍微考好一点,进入一个更高一些的平台,对我们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不要对最后的结果感到过分恐惧,高考的差异是可以通过高考以后的努力弥补回来的。有很多同学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是在大学里面表现优异,最后通过考研、工作、出国等方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我们高中班上就有一个同学高考考到天津某大学,后来考到北大读硕士的;也有一个同学第一次高考没被北大录取,第二年考成了重庆市高考状元。我自己在读高中的时候觉得能到北大念书就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了,做梦都没想到还有机会来剑桥。所以说,用两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做到最好,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无怨无悔——这并不是一空话,而是很多人用很多经历和很长的时间来证明的一个很实在的道理。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在最后两个月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
就在两天前,我在一个留学论坛里面看到有一个同学,高考只考入了一本,但是在本科期间非常勤奋,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了两篇英文论文,然后本科毕业就被哈佛大学录取去攻读博士去了。
所以,两个月能有多大的进步呢?也许不会太大,但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在任何一个“最后两个月”都抱着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心态去学习,迟早有一天,你会取得从普通高校到哈佛大学这样惊人的进步的。
同学们,不要老想着高考还剩下多少天,要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今天或者是明天的学习安排上吧。计划好作息时间,以尽量放松的状态,积极有效地搞好最后阶段的迎考复习,从而在今年的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用两个月时间做到最好的自己,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