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夏朝晖
夏朝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90
  • 关注人气:1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陪伴爸爸”的随笔: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2023-10-23 10:50:37)
标签:

情感

教育

育儿

分类: 杂感随笔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陪伴爸爸”的随笔

夏朝晖

 

“陪读爸爸”相比,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位“陪伴爸爸”,因为我不仅是在孩子放学后陪他一道学习,偶尔作一点力所能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在我的陪伴下,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陪伴孩子两个多月来有不少感悟,随手记录了一些,现不揣浅陋,与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并真诚求教于各位,以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

 

决意做一名“陪伴爸爸”

儿子今年13岁,九月份开始上初一。小学一至六年级一直是他母亲陪读,我几乎没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众所周知,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时间长:早晨六点多离家时,孩子尚在熟睡;晚上十点多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熟。因此,几乎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儿子的资质平平,小学毕业考试,语文成绩只是及格水平,数学、英语成绩也很一般,这个成绩与他糟糕的书写水平不无关系。如果不是按学区就近上学,凭他这样的成绩很可能上不了现在的初中。小学六年,爱人为了儿子的成长和学习,殚精竭虑,耗尽心血,而我几乎缺位。作为一名书写能拿得出手的语文教师,面对儿子如此的书写水平和语文成绩,我真的非常汗颜与愧疚。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今年暑假,我毅然告别了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尽管有些难舍,最终还是忍痛放弃。接着又向学校申请只带一个班课,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儿子的成长。尽管可能已经错失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时机,我还是决定尽最大努力亡羊补牢,但愿不晚。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儿子一开始听说我决定不再担任班主任而专门陪他,想到我可能会成天监督他学习,非常抵触,导致本就生疏的父子关系更加紧张。怎么让儿子愿意接受我的陪伴呢?

于是,如何改善亲子关系,成了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重要课题。

 

“严父”到“密友”

也许受“严父出孝子”“棍棒出人才”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在家庭教育中自觉扮演“黑脸”的角色,很少对孩子开笑脸。不仅如此,为了树立所谓的父亲权威,平时对儿子说话道貌岸然,故作严肃,甚至黑着脸,语气也多为训诫,常为一点小错误便大声呵斥。迫于我的威势,儿子有时虽然表面上认错,实际上我能感觉到他口服心不服。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父亲的权威没有树立起来,反而导致了儿子与我的感情越来越生疏,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他跟少跟我亲近,回答我的问话也显得很不耐烦。让他改掉一些坏习惯,他却屡教不改,甚至变本加厉。为此,我甚至不惜动粗,因为我认为适当的惩罚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结果,原本就有些执拗的儿子,越发叛逆。

现在看来,我虽然是一名自认为有着一定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的教育工作者,至少不是教育的门外汉,结果发现自己在家庭教育这一块却有着严重的缺陷。我的一些做法,不仅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而且犯了不切实际和自以为是的错误。

意识到这些后,我决定对症下药,首先当然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从7月份开始,我就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不惜花费大量时间陪儿子吃喝玩乐,每天接送他参加暑期篮球兴趣班,抽空带他去游览山水,参观动物园、科学馆和博物院,陪他一起游泳、漂流、爬山、下象棋棋、打羽毛球甚至玩游戏,陪他一起听他喜爱的《凯文趣说<</font>三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跟我的关系慢慢亲近起来,开始愿意与我交流。

初战告捷,我决定再接再厉。

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我要求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命令他起床、叠被子、洗碗、看书、做题、练字等,而是陪他一起做一些事,或者率先垂范。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不自觉地参与进来,配合着我干一些诸如做饭、烧菜、打扫卫生等家务活。

每次与儿子在一起做事或参加某项活动时,我总是用心抓住一些时机与他谈心,尽可能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他再次犯错的时候,我也设身处地地予以包容和原谅,渐渐地,儿子能够听进去我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了。

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和明白了教育孩子的一个道理:拉着走,推着走,效果远不及陪着走。

 

改变,正在悄悄地发生

“陪孩子一同成长”的家庭教育计划实施以来,一些变化正在悄悄地发生。这些改变,既有孩子的,也有我自己的。

谁敢相信,当初不愿跟我同寝甚至同房间午休都不乐意的儿子,现在每天不仅与我同吃同住同学习,经常一起锻炼一起娱乐,偶尔还愿意跟我一块沐浴。当我们父子坦诚相对时,甚至可以坦率地交流男人间才有的私密话题。更让我欣喜的是,倘若我哪天有事,下班回家时间比平时迟,儿子就会主动打电话问询我为何现在还不回家。我能感觉到儿子与我的情感越来越近。

儿子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习惯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早晨起床困难时,主动要求我给他送冷毛巾擦脸;中午回家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看电视,有时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有时会主动做一会作业,或者陪我听一会书,或者跟我一起午休;晚上不完成当天的各科作业,坚决不休息;做作业的速度有所加快,书写的质量有所提高;周末或者节假日,愿意陪我一起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这些变化都让我感到欣慰。

当我换一种眼光重新大量儿子时,发现他身上原来也有不少优点。比如:性格开朗阳光、心地善良、人缘好、遵规守纪、做事有原则、劳动很认真、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菜、喜欢搞一些小创造小发明……

不仅如此,陪伴儿子成长的同时,也让我不知不觉地发生了不少改变。比如:玩手机的时间减少了,每天能够按时上下班,生活比以前有规律,减少了一些无用的应酬;为了给儿子做好榜样,我还养成了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坐在桌前阅读或者写作时,注意端正姿势;减少了随地吐痰、开车爆粗口等不良习惯;不仅能够站在儿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同儿子说话的声音越来越温和,心态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平和……

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儿子在引领我成长,是儿子教会我怎样做一个更好的父亲。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我知道,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任重道远,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解决。我也知道,孩子的成长如同幼苗的成长,需要假以时日,需要我们有耐心,静待花开。

我陪伴,我快乐。我要用心珍惜同孩子一起成长的这段人生难得的时光;也要好好利用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2023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