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老人视点】 |
【老人视点】亲历时光隧道:预见精神癌症
一、提前看看50年后的中国
二、回头望望XX年前的我们
推荐阅读:生命之舟到底要泛向何方?
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并穿越欲望主体,向自由的精神境域迈进?又如何承担和消化外在的和精神的风暴,锤炼自己的心志,向自我筹划,为自己拓展一方可以安身立命的诗意居所?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信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伸展生命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
我一直徜徉在人文社科知识的海洋,感觉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生命的方向和意义,也没有真实的梦想,只有一个又一个前方的目标,让我不停的追赶,却不知或没有来得及想为什么要去追求?那些永不停止的目标啊,有很多都不是出自于自己的本心,有很多走向了我梦想的另一个方向。
自己的生命之舟到底要泛向何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让自己划得快一点,再快一点,以看到更新更多的风景。可是,当我到了一个港湾,我又感觉来不及休息,马上又开始启航,感觉自己的生命之舟一直漂流在大海之上,始终找不找生命的倚靠。
30岁左右的云知道
病了——有时候很厌倦、很累……但不严重——不过也只是一瞬间……有更重要的事情——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
40岁左右的清泉
很严重地病了!
但是,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在此,她清楚:
1、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没有时间照顾心灵——我习惯机械式的生活。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2、曾经的方法“耐药”了
去登山就是让自己发泄一下,希望回来能让心情调整过来。我登山就是在惩罚自己。
3、最最可怕
整理精神,不可能做到了。晚了。我成性了。人的习性难改。……成性了。
精神→→身体之病
我们都是从孩子、年轻走过来的,而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精神不曾被关注过,所以:未病——小病——大病——没有办法,晚了。
那么,真体会了,我们一路走来,逐渐地让病上身的过程,现在,让我们体会一些那些孩子们,50年后他们的身心……
精神癌症,你能预见吗?
三、付玉“病”辩症——还有一线希望
付玉“病”之变
我心中很郁结,没有人可以倾诉,我试图让自己把一切用我的沉默遮掩起来,然后随时间的流逝,淡忘掉。
→→其实,这种沉默的方式是很愚蠢的行为。为什么?因为,它不仅不能帮我解决一丁点问题,反而会让别人感觉到我的难以相处。
→→可是,沉默让我开始有冷静反观自我的可能。
→→人真的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认识,包括我自己。
“病”可以治吗?
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去改变,不行;我想沉默,也不行。怎么办?
→→今天的一切果,源于当初自我的选择——自以为是的我的选择。
认识是开始,体验是资料,方法是执行的依靠,结果是你期望的境界。
“病”着的付玉
似乎我缺少最关键而最重要的环节,修为的心,修为的经历。
→→我的心一下觉得空了起来,心大了起来了啊!似乎肩上轻松了很多啊!
病,不知,不治,是为病。
病,知道,寻求解决,是为“病”。
付玉之“病”不同于“云知道”之病更不同于“清泉”之病,尽管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都是病,而且付玉之“病”严重程度在“云知道”和“清泉”之间,甚至也可能在“清泉”之上。但是,有一点根本性的不同,“云知道”病而不知道自己有病,“清泉”不敢面对而且没有能力面对甚至拒绝讨论,而付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一直在寻求解决的方式、方法及途径。
为什么?修为的心、修为的经历。
“病”?病!
精神癌症,要50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