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物皆备于我:自由、孤独、痛苦和虚无

(2007-12-31 22:11:44)
标签:

解脱烦恼

知识分子

教育杂谈

心理命理

幸福修炼

武当山生活

健康休闲

谈天说地

分类: 网友交流

题记:生是死,死也是生,余虹好走。

  【2007年12月5日中午1点左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年仅50岁的著名的余虹教授(博导)从他所居住的世纪城小区楼上坠下,自杀身亡。】

  看到冯文和律师文章“余虹跳楼:自由、孤独、痛苦和虚无”,觉得文章一字不改,完全可以换成本文的题目“万物皆备于我:自由、孤独、痛苦和虚无”。

 

余虹跳楼:自由、孤独、痛苦和虚无

  人是自由的-GZ的自由 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从天上抛下来的自由,是被判了刑的自由,不可更改的自由,无法言说的自由。这便是GZ的自由,你可以限制一个人的身体移动范围,但是你却无法剥夺他GZ自由。

  GZ是没有目的,它漫无边际,它不断地创造,它的边界跃出有限,直达虚无。GZ的自由使得人没有任何规定性,自由深入每一个时空,它没有规定性。自由就是人自己。

  人是孤独的 他人只是一堆GZ材料,是被协调的对象,是我诞生的沼泽地。这片沼泽地并不在我之前,它和我同生,它是我的羊水,排泄物,空气和爱。人与人之间没有相通的窗口,自由是孤独的,自由就是孤独。

  人是痛苦的 世界只有我在自由中孤独,这种孤独携带着痛苦――孤独的痛苦,而拒绝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孤独,避免孤独有两种方式,一是放下自由,放下自由你也就放弃了你自己,你不再是人,你变成一堆材料,一堆他人的材料;另一种方式就是战斗和自杀,自杀是战斗的最高形式。

  人是虚无的 自由,孤独,痛苦,虚无,这是唯一的必然,但是它本身却是诗学的,酒神的,它是人自己,它没有理由,它虚无一片。

  人是要对自己负全责的 你没有上手,你没有下家,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你是你自己的痕迹,没人对你负责,你是一切的开始,你又是一切的归宿。

 

  有朋友文章也许有助于理解上文:最伟大的未解之谜——你是谁?
  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人们有时会本能地形成某种欲望,而原因则千奇百怪。我们的自我意识似乎在控制我们自己。

万物皆备于我:自由、孤独、痛苦和虚无

你可能以为你知道你是谁,其实你错了。

研究人类大脑如何确定人类身份和行为的科学家认为,事实上我们并不非常了解我们到底是谁。目前为止驱动我们行为和塑造我们人格的过程大都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艾奇奎尔·摩斯拉说:“自我意识的本质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和认知学科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最近又一种论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支持”。摩斯拉博士解释说:“如果你把人类的大脑看作是一组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的话,那么自我意识的作用就好比无线通信网络,可以帮助这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地工作”。

  举例来说,如果你端着一盘热菜准备放在桌子上,大脑中的“一部电脑”会告诉你:快把盘子扔掉,因为盘子很烫手。而“另一部电脑”则会告诉你不能这样做,因为那样的话就会把菜撒的遍地都是了。

人类的大脑需要自我意识来作为“无线通信网络”,那样的话不同的“电脑”之间就可以彼此通信,最后决定究竟该怎么做。用摩斯拉博士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种决定哪个系统将被整合进大脑而哪个系统将不会被整合进大脑的物理机制”。

  不需要“经过脑子”的事情

  纽约大学的精神学家乔瑟夫·利多克斯说:“对人类的行为来说,自我意识是抛开表面现象而工作的,多数人类行为是种本能的反应和判断,而不是经过思考权衡之后才决定的”。

  摩斯拉博士也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那些认为人类自我意识是可控的观点,就像有人认为地球是平的一样荒唐。尽管我们自认为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独立精神个体,但事实上我们无时不刻不被无意识行为和环境因素所困扰,自我意识是相当不稳定的。

  例如,也许有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究竟想要什么,但是我们其实不知道我们的这些欲望究竟从何而来,也许仅仅是因为几分钟前你在杂志插图里看见了汉堡包,几分钟之后你就想吃汉堡包了,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两者有联系。目前人们对这种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无意识思考,还处于几乎完全不了解的状态。

  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人们有时会本能地形成某种欲望,而原因则千奇百怪,耶鲁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进化使人类本能地接近和寻求与自己具有同一性的人或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因在于寻找性状相似的同类有助于人类使自身的基因更好地传给下一代。

  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自己也有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倾向,这完全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建立的,我们并不是在想清楚自己是谁之后才确定自己是谁的,我们本能地认为自己就是自己。

  了解我们自己

  在塑造人格和形成人类行为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一直都扮演了一个非常能力有限的角色,而除此以外的其他因素和复杂系统都会影响整个过程,因此我们是如何变成我们自己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也带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脑科学研究都专注于独立思维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但是也许科学家们今后需要一种新的思路来研究脑的科学,那就是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实验,以梳理出神经系统在集成工作时的真正状态。

  利多克斯博士说:我们需要弄清楚在我们的多思维系统大脑中,信息是如何被处理加工的。无论是在自我意识的控制下,还是在无意识状态的驱遣下,我们希望最终可以弄清楚是什么原理决定了我们思考、行动和感觉的方式,而其中最有意义的未解之谜就是——帮助我们知道我们究竟是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