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武当山旅行文化休闲心理命理情感生活谈天说地感悟随笔教育哲学寓言 |
分类: 武当山说什么 |
吕祖《百字碑》解
(贾题韬)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主,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云梯。
“养气忘言守”。既然要养气,必须把邪思杂念全放下,把“言”“守” 都放下。语言就是人们思想活动,邪思杂念全排除,心自然清净下来了。
“降心为不为”。把心收拾起来,“为不为”,做一切事,都不要执着。应当做的事积极去做,做了便放下,不要执着。
“动静知宗主”。“宗主”是什么呢?就是良心,良心是上帝给的吗?对不起,良心就是你的自性,也就是你自己。动也好,静也好,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王阳明说的好:“不善不恶心之体,知善知恶是良知。”我们人人都有良知、良能,那一点良知就是做事做物的准则,你的思想活动起处,是,它便知是,非,它便知非。若有这个至简至易的良知诀窍,随它邪思妄念,这里一觉,都自会冰消瓦解,它是灵丹一粒,可以点铁成金,人们就是自己忘记本分良知,动也好,静也好,那个能知动静便是主宰也就是本性。起个念头想个事情,或什么念头都不想,都不起,这一切没有离开你自己的良知。这样便无事了,所以说“无事更寻谁”呢?难道说还要找个什么,玄空地想个什么吗?岂不是无事生非吗?
“真常须应物”。真常就是不生不灭的本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如同镜子照物,了了清楚,镜本身却没动一点点。
“应物要不迷”。办事情,应对事物,我们真常良知清清楚楚,是还他一个是,非还他一个非,清楚得很,“不迷性自住”。善能分别诸法相,但于本性事讲,是不住,不动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性住气自回”。心不动了,气就不跑了。我们肯生气,肯不平,是由于心动了,你晓得真常不动的本心,气自然消解,自然平静了,这是无上气功大法。
“气回丹自结”。气不走了,身体上阴阳二气,自然调和,二气自然交融,丹自然会结,工夫很简单。
“壶中配坎离”。坎离是周易八卦两个名词。坎代表阴,离代表阳,只要气不动了,阴阳二气就相交了。“阴阳生反复”。反复,就是颠倒过来。道教讲真阳在下面,真阴在上面。我们人体上属阳,下属阴,实际真阴里藏着真阳,下面的阴藏着阳,所以,底下的真阳要上去,上面的真阴要下去。壶中配坎离,工夫久了就会相交。
“普化一声雷”,比喻的话,身上会起变化。
“白云朝顶上”。白云往头上走,白云就是阳气。
“甘露洒须弥”。佛家认为须弥在上,阳气到了上面就形成了甘露,上面的甘露,真阴出来了,此时一身清凉舒服得很,道教认为甘露是非常值钱的。“逍遥谁得知”。一般人哪里知道这个境界。“坐听无弦曲”。阴阳相交,身体起了变化,体内五脏六腑打开了脉结,发生快乐无比的反应,无弦曲多了,包括,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对造化的生机妙处就看到了。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云梯。”以上共20句100字,至简至易的工夫,必须从心上下手,心对事物不执着了,心结一开,其余所有脉结自然松开,自然可到生死自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