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二的两义

(2007-01-23 00:10:53)
分类: 感悟命运
  人都喜欢探索我们人自己的秘密,其中的原因很有点象“游子思乡”(佛教净土宗就是用这个比喻),也象物理学上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情形,是道的运动产生的“分裂”和“融合”根本作用(见“一的内涵”中“能”“所”分离与交融部分)。所以说,探索的根本动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能使然,也许是老人的文字有些启发的小作用吧,大家对老人的文章比较喜欢,老人高兴之余也心有余悸,恐怕辜负了朋友们的期望。所以,老人每一天除了两个小时左右的写作之外,都是在仔细看朋友们的留言和评论,而且还要点开每一个来访者的博客看,为的是了解大家、大家的需要,能尽量满足大家。
  留言都及时回复了,但是,评论不知道怎么回复。不过,提出的问题,老人总会给予答复,绝对不会遗漏,只是要遵守每天不发布超过2篇文章的承诺(见“过犹不及”),老人需要时间慢慢来回答。比如,拾梦人在“‘神仙’磨针老人”一文后留言说:我们都知道1是道,2意味着阴阳,那么3是什么呢?
  确实,二就是阴阳,但是不全是我们一般认为的“阴阳”,阴阳一词有双重含义。下面我们就谈谈阴阳。
  我们有必要复习一下在“一的内涵”里部分内容:你能看清楚的时候,是“乾”“坤”相接,“乾”变成“离”——纯阳有了阴,“坤”变成“坎”——纯阴有了阳。当然,“乾”“坤”相接的情形可以无限细分,就是万物,所以说“化成万物”——“天地形成之后,阴阳之气又相互激荡,化育而生成万物。”这里,我们发挥一下:本来乾坤一体,换句话说,乾坤没有分家——你是我,我是你。这个时候才能说“知”,而实际上,这个时候我们世俗的说法是“无知”,所以中国文化才说“无知方是真知”(见“也谈命理(1)——问题的提出”)。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没有体会过乾坤合一的“状况”——“混沌”,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情形,因为乾坤分离,分离的瞬间就变成了坎离,我们经常是坎离用事,所以后天八卦中用坎离代替先天八卦里乾坤的“正”位置。就象我们家里用保姆,经常是保姆操持家务、安排生活、接待客人,时间长了,我们自己也忘失了我们才是主人,不由自主地依赖保姆,好象离开保姆我们就不能生活似的。实际上,离开保姆我们照样生活,说不定还有一番“别样的滋味”。再举一个例子,好多在大一些公司里打工的朋友,几乎没有和老板有什么交情,甚至不认识,经常是受一个部门或具体的一些人支配,时间长了,习惯了,就象他们是老板似的,他们确实能解决好多问题,所以我们就习惯于听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本来也是打工的,有好多问题他们是解决不了的,如果有一天你因为什么问题逼你找到了老板,你会发现原来老板和他们“不一样”——你会“得未曾有——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坎离也是给乾坤打工的打工崽,我们却在坎离的支配下生活着,当然,坎离也有些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于受其支配,没有“革命”的意思。不过,也不要逼急了,比如说当我们受到“沉重打击——身心的异常状态”,坎离却保护不了,也不能给我们一个“说法——自我调适”的时候,你就有可能去找老板——乾坤,一旦见到大老板乾坤,你一定会“得未曾有”。当然,前提是你知道有乾坤,或者听人说过有乾坤这个大老板,这就是道家“一入耳根永成道种”的意思。
  我们两次提到“得未曾有”,既然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所以你必须自己体验,没有人可以代替你。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可以介绍一些,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不能真切地描述清楚。所以,老人的《武当山说什么》就从各种角度勉强作了些介绍,包括为什么找老板,去老板那儿怎么走,老板办公室大门、小门、走廊、秘书等情形,还有见到老板怎么样和他搞好关系、建立交情种种。大家有共识:老板站的高、看的远,坎离这里的“恶——不应该做——对局部无利”,也许在他那里就是“善——应该做——对整体有利”;坎离这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许在他那里根本就不是问题;也可能在他那里听到、见到很多以前不清楚、不明白的东西;总而言之,发生什么扭转、状况,没有见到老板之前根本就说不清楚,你最好自己找到他。
  好,做了这么些铺垫之后,我们可以正说阴阳了。
  坎离也很不错,没有贪污、隐蔽,坎离就知道、就能知道一种阴阳的意义,就是一般人的阴阳观念——以阴阳来指称现象界里具体事物中的两个对立面——矛盾双方,如:磁铁中的阴阳极;家庭中的夫妻双方;山的向阳和背阳面;一日中的白天和黑夜;气候中的暑与寒等等。这是人们对阴阳的普遍认识,这种阴阳观也被世人广泛采用。有些周易的著作做了些引申,也很好,我们抄一些:
  阳:奇数、正数、正面、外在、附下、左边、实际、精神、德生、光明、善、刚、男、动……
  阴:偶数、负数、反面、内在、仰上、右边、空虚、物质、刑杀、阴暗、恶、柔、女、静……
  下面我们解释阴阳的第二种意义:
  坎离是从乾坤来的,坎离用事,我们就有了思想意识作用。我们不产生思想意识的时候,比如我们实践“歇心”功夫,就有可能体会到乾坤用事的情形,这时候无思无想,却不会死亡;我们还能观察,有“能见”和“所见”,所以还有“自我”。佛家说这个时候是“意根——意识的根”在作用,有时候“意根”可能离开我们的身体作用——可以完全看到自己(一般人只不过借助镜子能看到自己一部分),道家说这时候是“阴神出窍”。朋友们要知道,即便是这样的境界,距离“能”“所”合一,那个一,那个“混沌”一步之遥了,但是,这时候还有分离,还有自我,还不是“知”,还不是“混沌”。再进一步,就到达了一,那个“混沌”。下面,我们看看《道德经》是怎么描述这个“境界”: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大意是:有一个看而不见,听而不闻,又触摸不到的混元一体的东西。要说它是物吗,它又不同于物质世界的物体那样,可以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要说它不是物吗,宇宙万有的存在,都由它造化而来。因此,在理念上名之曰道。在实用上,便叫它做混元一体。但在本无名相可说上,它究竟是什么东西?老子为之作了三部分的命名:夷、希、微。它的本身,并无上下左右等的方位差别,也没有明暗的界别。也可以说上下明暗混而为一而不可或分,具有超越时空的性质。其上不缴——虽在九天之上,也不受缴然光明的特色;其下不昧——虽在九地之下,也不受晦昧不明的现象。它说似无关却有关,永远不断不续似的连在一起——绳绳不可名;你要说它是一个具体物质的东西,它又不是物质——复归于无物;总之,没有固定的形状——无状之状;也不能用任何一样东西来比拟它的现象——无物之象。只好给他取了一个混号,叫作惚恍。它是无来无去,不去不来,超越古今代谢的时空作用。来也无所从来,你要迎接它也摸不着边;去也无法追随,你要跟踪它早已无影无形,悄然如逝了;所以说“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我们称为“混沌”的这个,《道德经》这里叫做“惚恍”,其它地方还说成是“无”、“无名”等。实际上,在老人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多次说到它,象“不能改变环境时一定要改变自己”、“爱情这东西是不存在的……”“得失之间”、“不曾诞生不会死亡”等文章中都从不同侧面描述过,甚至在《武当山说什么》专集里更是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所以我们不陌生,我们仅仅需要说出结论:它、“混沌”、“惚恍”、“无”、“无名”就是阴,其它的一切——不论精神或物质的现象——都是它的现象,是“有”、“有名”、阳。
  它是万有之体,是我们人的“本来面目”。古人有很多相关论述,如“无名,万物之始。”、“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道德经》)等;“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庄子)”;“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
  介绍完毕,以上说明了阴阳的两种含义,不知道朋友们有什么感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