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起烦恼痛苦,我也简述了传统文化里的介绍,可是她一定要我写下来,我自以为象我这样的浅陋之人实在无力来论说这么大的题目,没有办法,略说一些体会以应付:
1、烦恼痛苦是四个概念,不象我们平常以为的是两个概念,烦是烦,恼是恼,痛是痛,苦是苦。它们的关系是后者显,前者隐,前是后之因,后是前之果。它们的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这样比喻:烦是树根,恼是树干,痛是树枝,苦是树叶。苦最明显,一个人的苦,旁人能容易感知;而一个人的痛,一般局外人很难知道;当人恼时,当事人一般还能清楚分辨,可是一个人烦时,一般情况下自己都说不清楚。
2、有树叶一定有树根,有树根不一定有树叶。烦、恼、痛、苦的关系也如此,痛苦着的人一定有烦恼,一般人对这四者的自我感知总是后者明显于前者。我们感知他人的时候,依我们的感知能力大小(我们与烦恼痛苦之人关系的密疏是我们感知能力的条件之一)而感知到的从外及里的深浅不同。
3、烦恼痛苦之解脱在于了知其因果,特别在于明悟贪、嗔是其根本,而贪嗔之因是痴。痴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对贪嗔的“看护”能够减少烦恼痛苦以至于“伏断”烦恼,而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明悟才能根本上解脱烦恼。
4、苦的分类有3苦、5苦、8苦、108苦以至于无量苦。传统文化中这么多的说苦在于让人认知苦而去解脱苦,所以我们分辨苦是为了寻找苦之因从而慎苦因避苦果,不要纠缠烦恼痛苦的现象和感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