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角构图法”才是摄影惟一真正的构图方法(3)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数码空间 |
“虚拟正三角形”使画面稳定,而人物的形体姿势三角以“非正三角形”来表现灵动。如果人物的形体姿势摆成正三角姿势,画面的“形”就显的太重,不轻灵。
(图190)女士的姿势近似正三角,所以显的形太稳太重。
(图191)女士躯干后倾,但是左手摸头的动作,平衡了躯干,右手也支撑了躯干。加以内视流的平衡,使“虚拟正三角形”得以完成。如此便有了灵动、生动。http://s3/middle/64a94215x8c9ccedddfd2&690
http://s1/middle/64a94215x8c9cd121bd60&690
http://s2/middle/64a94215x8c9cd30a0061&690
http://s13/middle/64a94215x8c9cd4c47cdc&690
http://s3/middle/64a94215x8c9cd6cb50b2&690
http://s5/middle/64a94215x8c9cd7ddea64&690
(图192)正三角形的中心点在手肘关节点上,是力点支撑。(图193)中心、重心点在男士的膝盖关节上,使画面有能负重的支撑点,力与美的结合,更突显人像构图的生动。
(图194)两人专注在书本上,书本微微倾向窗户,借窗外来光,所以“内视流”偏离三角重心,这样更稳定了女士脚部的重量(形体三角的重量)。“虚拟三角形”配合不平衡的形体三角,稳定了画面而生动。
(图195)有大、小两个正三角(意思是可缩放ZOOM),所以用“变焦”不同焦段连拍两张。
(图197)也是具有两个正三角,于是ZOOM定格两张。
注意;因为“内视流”在眼睛、酒杯、肩关节之间循环,使得画面中的书、鸟笼成为非构图性的画面组成物,影响不了“三角构图”。
③
框取画面“左、下、右、上”,上下位天地,左右为空间。画幅的下边线为“地”的界线,上边线为“天”的界线,左右两边线为空间宽的边界线。
“人像摄影”按构图三法则——景、形、意,“景”有时为陪衬,有时帮助画面构成,在“弹琴”的“意”上,古筝为形体三角形的“下边”。(形体三角形以红色线表示,“虚拟正三角形”为蓝色线)。
“人像摄影”以人为主,人上的“天空要大于地面”,红线,蓝线三角的中心为三分天下的中分点。
http://s13/middle/64a94215x8c9cec724e4c&690
http://s14/middle/64a94215x8c9ced1a250d&690
http://s7/middle/64a94215x8c9cf11882a6&690
http://s16/middle/64a94215x8c9cf4ca9a4f&690
http://s14/middle/64a94215x8c9cf590ea6d&690
http://s2/middle/64a94215x8c9cf83fa341&690
http://s1/middle/64a94215x8c9cfa465010&690
http://s9/middle/64a94215x8c9cfc2eb468&690
http://s9/middle/64a94215x8c9cfe263d28&690
(图201)(图202)三张“三点律动”连作照片。
(图203)在全身画面中有极小的“虚拟正三角”(视觉中心),所以横、竖幅的七分身照就能准确的ZOOM变焦段来“框取”。
“人像摄影”全身、全景是第一时间的构图顺序,而七分、头像、特写往往是附带必须拍的画面。
④
(图204)留一片天有立足余地,画面看起来不压抑。“天大过地”。
(图205)“镜头裁切”用长焦段,避免透视变形,人物的“视觉三角形”低,所以重心低,留下“地面”位置如图示。“天”的位置在三角尖顶上方。天地之间为“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