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者的三种境界
梁实秋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也会绽出笑容;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若不及时制止,可就难免玉山颓欹,剔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座,以及种种的酒失酒过全部的呈现出来。”饮过酒的人,恐怕都能体味出梁先生所说不胜酒力后的种种滋味儿。
其实,饮酒不在于多少,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量大的尽可鲸吸牛饮,量小的不妨浅尝辄止。饮酒饮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意思尽到也就可以了。但往往在实际生活中,饮酒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非经过三种境界不能罢休。
第一种境界为甜言蜜语。大家在酒桌边坐下来,开始都很客气。这个说我不能喝,那个说我喝不多,还有的见了白酒要红酒,见了大曲要香槟。人人谦来让去,个个推杯诿盅。直到主人说话,诸如“前三杯同干,往下随便”云云,然后这才共同举杯,一饮而尽。尽管刚开始喝,但还是有人要做出难以下咽的表情来,主人一看,不能勉为其难,于是,劝酒的好话说了一大堆,一边斟酒还一边打招呼:少斟一点,少斟一点。实际上,话音未落杯子又满了。
第二种境界为豪言壮语。及至几杯酒下肚,气氛便开始热烈起来。于是,“甜言蜜语”的气氛开始被打破。人人意气风发,个个议论风生,豪言壮语不断。海口夸破,胆大包天,大有气吞万里山河之势。平时沉默寡言的,此刻也不甘寂寞了;平时谨小慎微的,此刻也频频做出惊人之举来。觥筹交错,杯盘晃动,桌椅也被不时地撞离了位。一场混战,直到有人“玉山颓欹”、“剔吐纵横”,大家才惊回首,大眼瞪小眼。
第三种境界为不言不语。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轰轰烈烈的场面过后,不想睡觉的,有的也经不起酒精的麻醉作用,上下眼皮不时地打起架来。尤其是酒力不支的人,胸中似翻江倒海,虽然头晕目眩,但心里清楚,尚能控制自己,于是,不声不响一步一撞地找个地方一吐为快之后,疲乏不已,早已“闭目思过”,任人摆布了。更有甚者,未及离开座位就瘫倒在桌子底下,有滋有味地打起呼噜来。一场饮宴经过这三种境界后,一般会虎头蛇尾,有的“满载而归”,有的赔了“肚子”又伤身。
酒宜少饮,不宜多喝。日常少饮一点酒,对人的身体不无裨益;某些药物,借助酒的引导,也更能发挥其功效。然而,酒饮多了,甚至过了量,则会适得其反,不仅伤害了身体,耽误了事情,还会闹出许多笑话来。

玉石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