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研究心得 |
住宅投资建设高速增长。从1998-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了11倍,我国住房开发投资翻了21倍;住房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和GDP的比重总体上都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中国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一直都把住房开发投资建设作为解决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抓手,从未松懈,卓有成效。
从1998-2011年,我国住宅新开工面积翻了9倍,我国住宅竣工面积翻了5倍。除个别年份以外,总体上住宅无论是新开工面积还是竣工面积都逐年大幅度上升。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销售情况的影响,这一期间住宅新开工面积占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比重在77%-86%区间波动,但大部分年度是在79%-83%区间窄幅波动。而住房竣工面积占商品房竣工面积的比重,除2008年比较特殊以外,其他年份高度稳定在80%上下。
http://s3/middle/4bea7bd7g7a8dffafb052&690
住宅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从1998-2011年,我国新建住宅销售面积翻了9倍,住宅销售占商品房销售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8%-91%之内。
由于统计调查范围和统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我国至今没有正式公布存量商品住宅年度交易面积和交易金额。存量房和增量房的交易量比重关系,各地差异非常大。上海两者比重已经十分接近,一线和二线城市两种比重差距逐年缩小,但大部分城市还是新建商品住宅占据市场交易规模的统治地位。如果做一个估计,以2011年为例,全国新建住宅交易量为9.7亿平方米,当年存量住宅交易量约为其一半即5亿平方米左右。
由于统计调查范围和统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我国至今还没有规模化、规范化的城镇住房租赁调查统计信息。城镇租赁住房已经成为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渠道之一,已经成为外来务工者和城镇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的基本渠道。城镇租赁住房的提供主体已不是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而是拥有产权住房的城镇居民。
http://s6/middle/4bea7bd7gc98c017af3f5&69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报告
城镇居住条件显著改善。198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7.8平方米,2011年达到32.7平方米,31年间提高了24.9平方米。从1998-2011年,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均每年提高超过1平方米。这一住房发展成就来之非常不易,因为我们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需要满足我国城镇原有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我国又处在城镇化高潮期,三是每年我国城镇的动拆迁量十分巨大。
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水平的提高还表现在住房成套率有了大幅度提高。1985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成套率仅为24%,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82%。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产权住宅拥有率高达89%, 不动产财富正成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财产中的最主要构成。总体上我国已经告别了住房严重匮乏的年代。
这一时期堪称中国历史上城镇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从未有过的又好又快的黄金发展期。
http://s11/middle/4bea7bd7gc98c075f249a&690
保障住房呈现前低后高。1998年中国取消福利分房以后,各级政府没有依照住房改革方案的要求,继续承担中低收入者的保障住房职责,因此一度将绝大多数的城镇居民都赶到了商品住房市场上去解决住房问题。从2005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就可以明显地感到,是随着我国城镇商品住宅价格的高企,才有了保障房建设的兴起。
大规模地执行保障房建设,不过是近两三年的事情。保障房大规模地供应,是十二五期间后三年的事情。
http://s3/middle/4bea7bd7gc98c1388def2&690
http://s16/middle/4bea7bd7gc98c1441898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