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货币政策已失去针对通货膨胀的借口
(2008-10-13 10:18:24)
标签:
房产 |
分类: 专题文章 |
从2007年二季度开始,国际上的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明显上升,导致国内价格同步跟随。我国的CPI指数由此走高。政府的解释经过了“季节性价格上涨”、“结构性价格上涨”和“长期性价格上涨”三个阶段,确认了通货膨胀由于逐步走高我国必须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今年全国人大期间又确定了今年CPI指数4.8的奋斗目标。
在这一期间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方针从“遏制经济过快增长”转变为“两防”:即“防止经济由过快转向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今年7、8月份又因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形势,政府又提出了“一保一防”(即保经济发展防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调控新方针。但随着最近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影响力逐步深化,我们已经看到包括黄金在内的世界石油价格、粮食价格、矿产资源价格都有了程度不同的明显回调。我国CPI指数也已从年中的高点逐月回落,尽管全年CPI指数可能在6%~6.5%之间,但发展趋势已十分明显,从现在起到明年CPI指数仍会逐月回落。
一、曾经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通货膨胀问题,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已经开始消退,不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从国际经济中短期发展的趋势看,由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已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世界对生产和生活资源要素的需求量已明显回落,国际要素价格不再可能在中短期时间内催生对各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通货膨胀。我国外源性导入通货膨胀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有效消除。
三、反思针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问题而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早期重视不够;中期预判过于严重,对策过于严厉,对经济和企业形成了中短期的窒息性影响;现在后期羞羞答答迟迟不能公开表明-放弃紧缩货币政策。现在应该果断及时地将“一保一防”的宏观经济调控方针调整为“一保”。
四、都承认我国由于国际贸易经济背景恶化,未来我国经济对策的重点是扩大“内需”。但不愿公开承认我国最大的“内需”就是商品房屋的刚性需求,不愿公开在高层次宣布调整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相比较当年多部委的联手组合拳,相比默认今天各个城市的房地产救市举措)。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整,一定不能再走证券股票市场政策调整的老套路:任其大跌迟迟观望犹豫,拿不出任何对策措施;超深度大跌人心散失以后再拿出的对策措施已失去有效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