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打赢五次“反围剿”(三)

(2008-08-20 17:58:15)
标签:

杂谈

第四次“围剿”和“反围剿”:时间2006年12月-2007年1月。事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由于调控价格和调控供应结构都不怎么见效果,2007年一开始就展开了对房地产企业税务清算,调控矛头直指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和利润。政策一颁布,对全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威慑。开发商要从紧运行的资金当中预留出一块资金,应对税务检查和税务征收,非常明显的打乱了开发商的资金链和生产程序。

2006年12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随后下发的相关实施规定中,提出对土地增值税将执行30%、40%、50%和60%的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更有消息指出清算期从1998年到2006年。

国家重新启动对房地产产业和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土地增值税,以一句此税法在1993年早已颁布了为由就突然实施了,反映了我们在法制道路上还存在着不断完善的多方面余地。连续两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拳,始终没有看到国务院法制办的身影和声音。1993年颁布的土地增值税为什么没有执行,是税务部门的征管责任,还是土地增值税征收在当时就不科学?一个实际上休眠的税种要重新启动,理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说明并再次通过审议。

制定政策的人丝毫没有考虑清算八年房地产企业的累进增值税,其难度和成本多么巨大,也没有考虑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房地产企业和税务部门的信用凭证博弈和权钱交易。实际情况是各地到现在都是按照1%的比例进行土地增值税的预征或实征,八年清算无从谈起,累进税制无法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又受到一次实践的检验。

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时间2007年8月至今。事件:住房保障、信贷收紧、交易萎缩。

2007年我国房地产政策调控的主要特点是,明确和加强了政府对住房保障的责任承担。而我们翻开1998年颁布的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文件相对照,则表明从那以后的九年时间里,各级各地政府在住房保障问题上是失策、失位和失职的,没有任何理由政府可以将住房保障的责任和问题推到我国房地产企业身上。

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三个方面采取行政措施。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

将我国住房保障的重点放在低收入人群,通过廉租房的渠道予以解决,是一种方向性和操作性都正确的决策。但是好端端的一个政策重点又延伸出两个重大瑕疵。一个是将廉租房的建设资金来源放到公积金管理的增值部分,让全国的公积金缴交者来为政府的决策买单;一个是将所谓的夹心层中等收入阶层也要放到现阶段住房保障的范围内,毫不顾忌城市总人口或总家庭60-80%的住房保障人群,在我国现阶段根本无此财力,也不符合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民生问题只有通过经济发展去解决,把民生问题放到经济发展的前面去,甚至去压经济发展,是一种思想和策略上的本末倒置。

央行关于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通知内容,实际上早在2003年112号文件中就要求执行了。2007年的9月份再重新颁布,只能说明在过去的四年当中,这一规定根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进入2008年,全国关于房地产的舆论不正常的大肆渲染房地产产业资金链断裂,企业面临百日巨变要倒掉一大批,商品房价格将出现历史性的大跌,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拐点,深圳老百姓买房断供危及金融业安全,外资正大规模的撤离中国房地产,珠三角的房地产先导全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人们似乎都在等待着房地产的崩盘,企业的倒闭,价格的大跌。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舆论环境实在是坏透了。

而我们直到7月份看到的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的关于房地产的统计数据,都在表明全国的房价依然在比较明显的上升,尽管涨幅在回落;都在表明全国的商品房交易量在拦腰般的萎缩,尽管供应量也在同比例的下降。事实人们不愿意看到,预期决定着入市的时机。结果股市逃出来的钱进入银行,持币购房的钱也存入了银行,我国银行储蓄额大幅度的回升。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除国有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外的中国中小企业,却一批批因为信贷紧缩而倒闭或者陷入困境。

中国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源泉。我们知道他们现在的能源消耗还高,他们现在的市场竞争能力还弱,他们现在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但他们却将中国制造的商品摆上了世界的货架。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宏观调控受损害的偏偏是他们,难道我们还要再将好不容易摆上世界货架的商品再主动撤回来?

中国的房地产资本来源于中国的各行各业,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有房地产企业,军队有房地产企业,共青团、妇联、工会有房地产企业,宝钢、莱钢有房地产企业,中海、中远有房地产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有房地产企业,铁路、民航有房地产企业……,为什么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资本要被妖魔化?

中国房地产资本是中国最有活力的资本,它惜土如金,点土成金,创造了中国城市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提供的商品房使中国的老百姓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成为改善居住条件又好又快的黄金时期。为什么我们每一个城市都在希望也欢迎大的、有实力的、有品牌的、有信誉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时候,房地产企业要承受那么多的似是而非、莫须有的指责?

根据我国2007年证券市场年报显示,在全部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这充分表明我国房地产资本和企业的来源是多元化的,是受到中国最好的一批企业即上市公司企业高度青睐的。

中国证监会今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金融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上市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水平处于全国各行业上市公司的前三位。这又深刻体现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值得投资信任的。

上述列举的两个事实又共同表明,在长达五年的房地产政策调控过程中,房地产产业仍在不屈地健康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整体上没有倒下来,在继续的完成其光荣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商品房一年造的比一年质量好,一年比一年价格高,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投资行业和投资产品,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