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2007年给中国老百姓在经济政策、经济成就和经济问题上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年。
1、房价、地价屡创历史新高。社会思潮主张社会公平正义和政策市,斥责开发商,呼吁政府作为,明明是中国老百姓不动产收入大幅增加的一年,但报纸、媒体却宣传的都是老百姓买不起房。在中国通货膨胀已经成形的今天,鼓励企业购买实物资产,鼓励老百姓购买不动产,用长期投资和大量吸纳社会货币的办法,本来应是对付通货膨胀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什么我们不这么做?
2、中国的股市由于一系列的改革,终于出现了大牛市。我们看到3000点时有人喊泡沫,4000点出现“半夜鸡叫”,股民们都反对政策市,都认为愿意接受市场风险,但不能承受政策风险。
3、银行准备金率、利息率和汇率的提高频率及提高幅度历史罕见。在我国银行存差比率接近30%、银行准备金率提高到近15%的情况下,到底对银行贷款业务有多大影响?利息率和汇率的提高,在我国流动性货币过剩的背景下,不是又促动了国际热钱进一步向中国流入吗?为什么人民币在和美元兑换中升值,而在国内市场中人民币又在贬值?
4、一些新税种出台,新税率提高,导致我国财政税收的增长幅度也是惊人的。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新设税种、提高税率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财政税收增长幅度远远高于GDP、物价指数、房价、工资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协调、和谐吗?老百姓更加关心的是财政开支,特别是那些行政性的开支状况。
5、中国的外汇储备从未有过的接近1.5万亿美元。传统的强制性结汇办法使金融风险向中央政府高度集聚,同时也成为我国流动性货币过剩的源泉之一。挺不错的,我们开始尝试用中国的外汇储备去做海外投资,新近的措施就是用50亿美金成为未来的摩根士丹利未来的第二大股东。这使得我们的房地产“限外政策”的滑稽可笑性暴露无疑。
6、生活消费物价指数(CPI)奔7而上,特别是在肉类、副食品、食用油、汽油等方面,其涨幅都在房价涨幅之上。政府先说这是季节性价格上涨,到了四季度价格没回落,政府又说是结构性价格上涨,这一下子老百姓弄不明白了,这结构性上涨到底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上述背景下,人们站在不同的视觉角度、位置角度、利益角度和权力角度,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非常自然的产生了多元化的认识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