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慎言泡沫、慎言虚高、慎言调控

(2007-06-11 10:21:37)
分类: 研究心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现象都是十分复杂的。对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的认识,既要尊重自己和国外的发展历程,更要看到国力、组织、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在特定国度和特定历史阶段,一些过去不曾有过的经济规模、增长幅度和产品结构的出现,自然有其成因,一般不要简单下定论,轻易做调控,特别是非常严厉和突然的调控。

近几年房地产业被泡沫和价格虚高的指责所包围,今年中国股票市场又被泡沫和价格虚高的指责所包围。这些指责应该讲是有道理的,其依据无非是历史上没有过、外国的实证经验也不是这样,还有就是中国的经济资源支撑不了这样的市场格局。这种担忧和危机感是必须的,但感觉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譬如,我国经济GDP的增长一段时间里特点是“七上八下”,受制于窄幅波动增长。增长超过8%,财力、资源、环境都承受不了。增长低于7%,就业、税收、工资增加都成了问题。现在我国GDP一年增长个10-12%,我国经济管理部门的主流大都认为难以维持,带来的问题太多,影响到自然环境、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善和社会稳定和谐。但实际上这些年国外的经济资源就是往中国集中,因为经济资源流入中国,就有一个好的价格和好的回报。中国的产成品出口就是水银泄地般的流向全世界,因为价格便宜啊。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支撑不了这样的高增长,但在全世界中国资源向中国集中的时候,或许这样的高增长就是正常的。这就给了中国一次超常规发展的历史机遇。

所以我就常想,也许这些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10%本身就是正常的,尽管我们不曾有过这样的历史时期。实在没有必要在增长幅度上过分忧虑。

再譬如,我国严格控制土地建设用地的增长规模,要求死保全国18亿亩耕地的底线,一定要有个粮食供应的国家安全环境。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的基本经验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现在我国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浪潮中,所有的发展空间都是向中国的农村地区索取挤占。也的确我们在这种挤占索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农民长远补偿不足的问题。但总的挤占索取的势头不会停滞下来,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其“严格控制”,不如把重点放在“合理利用”上。更何况我国粮食问题在总体上已经解决。即便遇到荒年、小年,国家的粮食储备也能抵挡一阵子,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轻易买到来填补不足。

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稳产高产的最典型地区就是长三角。但如今是沧海变良田,良田变水泥地。长三角地区大部分的乡镇主导支柱产业早已是制造业,而非农业。农业耕地大幅度的减少,基本的原因就是农田投入产出不平衡,换成了其他用途,价值产出马上增高好多倍。长三角地区富裕了,其发展途径自然为经济落后地区所效仿。

联系到房地产业,在国家经济宏观管理层面,一些基本的产业判断并不精准,导致部分调控措施目标不准,费力不小,效果不大。这里的经验教训值得大家认真总结。宏观经济调控是中央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执政能力高低的集中体现。能够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完成调控任务的,就不要轻易的就用行政这个看得见的手去调控。行政调控要顺应市场的基本经济规律去进行,效果就非常的好。反之,就是阻力重重,事倍功半。明明怨声载道,而上面却听不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