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佑楼_关于同济大学沪西校区

标签:
天佑楼沪西天佑楼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同济大学天佑楼 |
分类: 医疗圈 |
http://s10/mw690/001oc4GMgy6M9U26qXT19&690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天佑楼原貌
http://s1/mw690/001oc4GMgy6M9U3VZzW50&690天佑楼原貌
同济大学天佑楼当初是上海铁道大学校方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而建造的。詹天佑,生于1861年4月26日,逝于1919年4月24日,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英文名:Jeme Tien Yow。祖籍徽州婺源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
詹天佑先生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2013年,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创建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天佑楼成为天佑医院的主诊楼,进行重新改造和装修。
http://s1/mw690/001oc4GMgy6M9U6IQLKa0&690天佑楼进行了重新装修
http://s10/mw690/001oc4GMgy6M9U8poSt89&690装修中的沪西天佑楼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同济大学沪西校区的环境,校园里绿草如茵,树木成荫,河水碧绿,绿树环绕,环境整洁,景色宜人,让人赏心悦目,不愧为上海市闻名的“花园单位”。
同济大学沪西下去内有一沈寿昌的纪念碑,沈寿昌系清末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1894年7月25日),在朝鲜牙山口外半岛海域执行任务返航时,遭日本舰队突然围攻,沈寿昌冒着敌人炮火,立于望台指挥反击,击伤日舰两艘,后沈寿昌头部中弹阵亡,年仅29岁。他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其遗骸埋于沈寿昌墓址纪念碑附近。
http://s9/mw690/001oc4GMgy6M9UaUhV638&690清末爱国将领沈寿昌墓址纪念碑
1900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Wilhelm Knappe)的支持下,在张家浜新马路旁开办了有20张床位的医院。由中德双方出资,取名“同济医院”,宝隆任院长。
1904年初,克纳佩在柏林与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的代表以及柏林大学东方语言部主任进行了会谈。在谈到在中国推行德国教育政策时,克纳佩提出了在上海开办德国医科学校的计划。
1907年3月,科佩尔基金会、促进在华德国文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德医公会和同济医院4方,在柏林签署了由普鲁士文化部起草的关于在上海建立德国医科学校的协定;
1907年6月3日,“德文医学堂”董事会正式成立,董事会由18人组成。
1907年10月1日,“德文医学堂”成立,举行了开学典礼。
1908年,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 校董们为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
1924年5月20日,教育部批准同济医科为大学;1927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
1946年,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195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同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医科(现为同济大学沪西校区)。
2010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宣布继续共建同济大学。
2013年,同济大学与上海万众医疗投资公司合作创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天佑医院。
http://s6/bmiddle/001oc4GMgy6M9UuoS4535&690
上海天佑医院天佑楼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