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58预警!太准确了!

(2007-01-31 22:48:51)
10:58预警!太准确了!
玖福投资组合

    标题是一位叫“处事圆融”的网友留的贴。
    自上周二首次制定减仓计划以来,我的仓位一直就控制在三成以内,上周五抄了个短线底后也迅速减仓,哪怕放走数匹黑马,目的只有一个——防范系统性风险。可能“控制风险”这四个字我已经在这两天讲得太多,朋友们已经厌烦,但我依然要讲。不幸的是,狼在昨日果然来了。
    昨日上午,大盘小幅回落后出现反弹,我一看是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领涨,我的警觉性立刻提到最高,马上意识到一轮惨烈的杀跌可能就在眼前,并且很有可能演变为中期调整。我觉得我有责任告诉关注我的朋友们,但由于报纸的时效性是日刊,所以,在10:58,在大盘依然处于反弹过程中,我在我的博客中发了一个这样的帖子:
    善意提醒:朋友们,控制风险是我一贯的操作原则。目前大盘有步入中期调整的较大可能性,如果招行破位则大盘危矣。望朋友们一定要控制风险,不要轻易追涨,反弹减仓。
    结果,当时的点位基本上成为了昨日的最高区域。之后,大盘上演了一出较上周更为惨烈的暴跌。跌势之猛,似乎一天之内到了熊市,惨烈程度我不愿再回顾。好在我股票池中的个股依然有黑马奔出,天山纺织拉出第四个涨停、江南重工两个涨停后依然翻红、中大股份盘中也一度涨幅超过7%、江苏阳光盘中一度冲上涨停。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朋友留言前几天看到我的分析,纷纷在高位减仓或空仓,成功规避了这次自2006年6月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朋友们或许要问:你凭什么预测准大盘要大跌?其实关注我这个栏目的朋友们可能最有发言权,理由已经从上周二开始讲了太多太多,可能被淹没在高涨的人气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而实际上理由很简单,这两天我遇到朋友时每每听到这样的问题:现在该买什么票?其实我们都会有恐惧和贪婪,但在股市上,一定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朋友们更要问:如此大跌,牛市结束了吗?当然没有,只要支撑牛市的根本因素(经济持续高增长、人民币升值大趋势、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等)没有发生改变,牛市的根基就不会动摇。那么只有把这个大跌定义为阶段性调整,根据历史经验,调幅可能在20%左右,但由于上证指数的失真,应以沪深300指数为准。今日可能有一波弱反弹,由于每只个股调整中都有不同,操作上要区别对待,如果是业绩差的个股还是趁反弹减仓。
    之前我一再提醒朋友们,事前的操作计划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修正,在中期趋势可能发生转折的时候,空仓是唯一的选择。但是,为了给朋友们一个客观严肃的操作账户,我依然按计划买进了华闻传媒和泰达股份,卖出了紫江企业。如果明天新买进的两股有平推机会,准备卖出。其余手中股票若快速反弹则减仓。交流信箱:chen.jiufu@163.com
    海明执笔
   
    50万成长账户操作一览
    股票  买价(元) 数量(股) 现价(元) 涨跌(%)前操作  今计划
    安泰科技  11.66  4000  12.2 4   4.63 持有 持有
    燕京啤酒  11.02  8000  11.4 9   3.45 持有 反弹减仓
    中化国际  8.25  8000  8.24    -0.12 持有 反弹减仓
    泰达股份  8.5  5000   8.13   -4.35 新买进 卖出
    华闻传媒  10.3  8000  10 -2.91 新买进 卖出
     总市值541120元,增值8.224%
   
    1000万稳健账户操作一览
    股票  买价(元) 数量(股) 现价(元) 涨跌(%)前操作  今计划
    宝钛股份  33.5  10000  38.83   15.91 持有 持有
    中集集团  21.7  15000   22.95    5.76 持有 持有
    燕京啤酒  11.08  40000 11.4 4   2.89 持有 持有
    振华港机  12.85  40000   13.1 5   1.95 持有 持有
    索芙特  8.72  80000  9.35   7.22 持有 持有
    紫江企业 3.80元买出100000股,赢利75000元(24.59%)
    总市值10620800元,增值6.2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