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间再无胡老妈粽子

(2015-06-19 17:09:48)
标签:

情感

端午节

胡老妈

粽子

分类: 浓浓亲情

 世间再无胡老妈粽子

 

      胡老妈粽子应该算是老娘十余年北京生活留给北京的一个小小的记忆吧,在多多娘的圈子,在我自己的圈子。

       我原本不是很喜欢粽子,但多多娘爱吃。老娘手里的拿手菜比较多,粽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正宗的江南味。先是多多娘吃着喜欢,觉着端午节也拿得出手给亲友尝尝,得到了多多娘圈子的普遍赞誉。然后是我也开始送朋友,甚至得到了几个家乡院士的真挚赞誉:一尝就是江南的味道。乃至于我的忘年交美食家兼作家竹林风在2008年吃了后亲自赞道:“去年看了关于胡家老妈粽子的文章,垂涎三尺。无奈时间一长,夏去冬来,今年端午节前因赶稿正忙,也没记着哪天是端午。突然收到送来的胡老妈包的肉粽。真的很好吃。最绝的是黄豆的运用,增加了肉粽的糯,减少了腌肉的油。口味真好。想起了湾仔码头水饺的故事。如果,胡老妈不嫌累,北京将出现一种“胡老妈粽子”的名优食品……算了,做企业太累,有好儿女,好儿媳,再加上一个出色的孙女。还是颐养天年吧!谢谢胡才勇!谢谢胡老妈

       自从2007年受当时台湾来的同事鼓励,给员工做粽子后。胡老妈也顺便给软交所的员工做了两回粽子。2013年老娘查出绝症后,本来还要强想继续给大家做,但大家出于对胡老妈的爱护,就搞了个集体裹粽子的活动。


世间再无胡老妈粽子

       在2007年红旗2000公司组织的公司员工裹粽子活动中,胡老妈已经充分认识到让城里的姑娘裹粽子是非常不现实的想法,早已降低了对大家的要求。在2013年裹粽子时,既被大家的热情感动,但也对热情之下对粮食的浪费感到非常惋惜。在2014春节回家前,老娘惦记我的几个好朋友来看她,她无以为报仍旧裹了粽子让我给人送过去。印象中,那是老娘最后裹的粽子。

       以前,在跟老娘闲聊时,不是没有聊过将来。我的想象中,至少是希望多多出嫁时,老娘还能亲自给她的孙女送嫁。我也想象过,我退休后,或许也能带着老娘四处无聊的逛逛……

       人到中年,行年近半百,总是得承受亲人的离去,也深刻的领悟了什么叫做“没了就没了”的痛楚和无奈。只是端午节到了,还是有人惦记着胡老妈粽子,但我自己知道世间再无胡老妈粽子了。我曾在《胡老妈粽子之二》中写过: “这样的稀有物种(像我老娘这样吃苦耐劳)只能出现在我老娘那一代人了,当然由于中国发展的极不平衡,在贫穷山区和偏远地区,也许还会出现。我在舒服的享受着老娘的照顾的同时,也真心希望中国农民的辛苦到他们那一辈能结束。”

       特此摘录自己曾写过的胡老妈粽子以志纪念。


老妈粽

2007年端午节


       胡老妈粽子并不是一个知名品牌,只是在一个小圈子里有点知名度。每年端午节,胡老妈都会裹两百个左右的粽子。要在老家,每年不会裹那么多。在北京,前些年主要是满足多多娘的需求。多多娘本身就喜欢吃粽子,觉得胡老妈的粽子还比较可口,有一年就带了许多给同事,两三年就形成了半个传统,到节了,胡老妈就会裹许多粽子,预备多多娘给同事和朋友送去。多多爸没有这样的细心,几乎就没有给人送过粽子,只是部分有关人士可能听说过多多爸关于胡老妈粽子的吹嘘。
       公司有几个同事来自台湾,端午节在港台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估计和我们老家一样,裹粽子、吃粽子的传统还在优良的保持着,并且非常隆重。在我们老家,端午节是女儿女婿表孝心的时候,女儿需要裹好粽子回门看望娘家长辈和兄弟,娘家会把女儿的粽子挨家挨户的送给邻居。两星期前听刘总在说端午节该吃粽子的事,并且策划在公司里营造端午节的隆重、欢快的气氛。我恰好听到了,就说起了胡老妈粽子,并吹嘘胡老妈每年都很轻易的就裹一两百个粽子,而且凡吃过的人都夸粽子好吃。于是刘总就建议可以搞个裹粽子活动,公司里每人都有一个。初略估计需要三百个以上,我心里没谱,只好应承说回家问问胡老妈的意见。
       胡老妈保持着传统的好客习惯,一听说要给三百人裹粽子,不但没有任何畏难情绪,反而吹嘘起她老人家当年给解放军做饭、在大食堂做饭的麻利劲(多多爸的爱吹牛的能耐是祖传的,历史悠久),觉得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听胡老妈的兴奋劲,多多爸也就不再阻拦。只是告诉老娘,等我和公司的同事商量好后再动手。
       胡老妈并没有等多多爸的通知就早早开始准备了。诸如粽子叶和糯米,胡老妈很有经验,早点买可以买到好的,而且还便宜;尤其对糯米,怕买到陈年的或者不粘的,提早一星期就给我们先裹了一些,自己先试试以便确定专门的糯米供应商,颇敬业。
       胡老妈粽子的几道关键工序都是在正式裹粽子前先期准备好的,粽子叶需要头一天浸泡好,糯米需要在早上就浸水,并且还需要加点盐。我所喜欢的肉粽子里的肉应该是肥的,但怕众口难调,胡老妈就全改成瘦的。至于胡老妈粽子为什么那么鲜,许多人吃后,总觉得在别的粽子上从来没有这样的鲜味,并且会非常希望再吃一个。那关键的诀窍就在肉上。胡老妈粽子的肉有两片,一片略大,是新鲜的猪肉,需要先抹一些盐、酒、酱油和醋等;一片略小,是金华火腿肉,那鲜味就全是在这出的。为了不至于陷料太单一,还得早早预备好黄豆和花生。要是给我裹,还可能加点霉干菜,只是人多了,只能采取统一备料。不过在多多娘地提醒下,胡老妈还是特地为不吃肉粽的人准备了红枣,而且是无核的。这些准备工作胡老妈早早就准备妥当,最后落实到裹的阶段只是给参与者更直接的成就感了。
       周日下午一点半,终于等到周顺民带着小王、小厉和小张来。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几位姐妹确实原来都不会。胡老妈颇为失望,偷偷跟我说:“我以为都是会裹粽子的呢!”我笑笑:这年代,还能指望城里的女孩会裹粽子。好在大家都还比较谦虚,有虚心请教和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只是和胡老妈交互比较困难,头一个粽子对几位都是个坎。正因了这句古话:“没看过猪跑,还吃过猪肉。”多多爸只好亲自上阵,来给大家示范,并把胡老妈无法准确传递出来的关键点给大家演示出来。记忆里,多多爸只在学龄前好像裹过一个三角棕,今天也算破天荒地裹了两个粽子。好在没多久,大家都已可自己独立地、完整地用粽叶把糯米和陷料裹在一起了,再只要略加解说,估计普通人不用太费劲也能认出那就是粽子了。我前后看了看,小厉和小张的都还说的过去,后来她们的粽子已不需要解说也能让大家认出了。小王属于精神可嘉,很卖力,都流汗了,而且手还被红线伤了,值得表扬。
       胡老妈很好客,在我们影响下,前些年她裹得粽子个头已越来越小了,逐渐开始接近外面卖的粽子了。这次她觉得每人只能有一个,就觉得应该裹得大一点,所以她的粽子个大、圆实、四角分明、形状漂亮,都是用两张叶子裹的,至于其他女生的粽子那就不再形容了。好在粽子不再整齐划一了,给大家选择的余地也就大了,只是大家千万别只捡那好看的,其它的也是粽子。
       如果说多多没有捣乱就是帮忙的话,那多多今天可是相当的帮忙。裹粽子的地点就设在多多的玩具房里,大家把她的东西堆在一边她也没有多大的意见。一方面是多多确实大方起来了,一方面阿姨们给她带来了许多好吃的。多多摸摸自己滚圆的肚子,很有创意地说:“我的肚子像冰箱了,里面装满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只是在粽子裹完后,看见自己组装的太阳花被碰散了,很不高兴。多多爸在多多开始指责奶奶时,只好把几个阿姨出卖了,说不是奶奶弄坏的,是阿姨们不小心碰的。多多毫不掩饰地说:“这些讨厌的阿姨!”好在阿姨们走时,多多还是向阿姨们说再见了,并且采用了中国最传统的送客用语:“阿姨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中国许多非常美好的传统节日只在港台和大陆的农村地区才有很好的保留,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是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尤其是端午节,大家可以边吃粽子,边接受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多好啊。不放假过节,太可惜了。


胡老妈粽子之二

2008年端午节


  去年我就那么一说:端午节放假,大家可以边吃粽子,边接受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多好啊。不放假过节,太可惜了。结果大家都当真了,今年开始真的放假了,特让我感动,哈哈。
  胡老妈在她儿子看来,绝对是稀有物种。在胡老妈的身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几千年的任劳任怨的品质。她根本就闲不住,没事干对她而言是最无聊的事。去年,在她强烈的要求下,我们已把家庭保姆辞退了。她一个人照顾多多,一个人给全家洗衣服做饭等,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四、五百个粽子在她眼里,那真不是一个为难的事。我说:那火腿很难切,请身强力壮的周顺民来干吧。她说:那火腿真的很难切,让别人切,手肯定要痛的,不如我自己切。我说,那些米呀、棕叶呀就等人来了再一块处理吧。……她说:这些事我自己干就行。最后,她唯一的放松就是把家里的衣服放到第二天洗。
  这样的稀有物种只能出现在我老娘那一代人了,当然由于中国发展的极不平衡,在贫穷山区和偏远地区,也许还会出现。我在舒服的享受着老娘的照顾的同时,也真心希望中国农民的辛苦到他们那一辈能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