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总复习
(2009-04-14 15:32:42)
标签:
诗句古诗总复习名句赠别诗高适安西教育 |
分类: 小学语文题库 |
古诗总复习(一)
一、在横线上填上诗句与人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分别用上“银装素裹、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浩如烟海、尽收眼底、由衷”等词。
1、我国的古诗(
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
二、按要求填空
1、在《登鹳鹤楼》《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几首诗中,常用来说明“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是
2、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3.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戈壁中出现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
4、“时值清明,客居外地的人难免生出思乡之情,绵绵的春雨,更惹起行旅之人的愁绪”相对应的诗句是
5、.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
①
湖光秋月两相和,
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三、对诗句
1、落霞与孤鹜齐飞,
7、不识庐山真面目,
9、欲穷千里目,
11、起舞弄倩影,
13、明月几时有,
15、野旷天低树,
17、峨眉山月半轮秋
19、不畏浮云遮望眼,
21、何当共剪西窗烛,
23、南朝四百八十寺,
25、绿荫不减来时路,
四、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上序号)
⒈《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
⒉我国著名作家谢婉莹的笔名“冰心”一名出自古诗(
⒊“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
⒋《山行》描绘了(
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
①《竹里馆》
⒍被称为“易安居士”的诗人生活在(
①唐朝 ②宋朝
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李白的(
①《静夜思》
⒏成语“万赖俱寂”出自古诗(
五、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渔歌子》的作者是宋朝张志和。(
2、《夜泊秦淮》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3、《枫桥夜泊》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旅途寂寞的心情。(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独怜”是“孤单、寂寞”的意思。(
⒌“欲把西湖比西子”的下一句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⒍《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都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八、用现代话改写古诗。(不少于350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浥:沾湿,润湿。元二,王维的好友,姓元,排行老二。渭城、安西,地名。
一、默写你最喜欢的“送别诗”四首。
二.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诗句吗?
3秦时明月汉时关,(
你能写出其他的咏月的诗句吗?试试看。
三、按要求写诗句:
1、有季节特征的诗有:
春:
秋:
2、与流水有关的诗句:
4、描写某种植物的诗:
6、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8、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
10、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
11、《长歌行》中鼓励人们奋发有为、趁青壮少年有所作为的句子是:
12、《长歌行》中告诫人们时光易逝,一定要珍惜光阴的句子是:
四、接句
1、一水护田将绿饶,
3、
孤帆远影碧空尽,
5、朝辞白帝彩云间,
7、停车坐爱枫林晚,
9、遥望洞庭山水翠,
13、葡萄美酒夜光杯,
15、日出江花红胜火,
17、千磨万击还坚劲,
五、根据诗句写出题目、作者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唐朝诗人孟郊有首诗中描写了浓浓的母爱是
《
2、唐朝诗人李白有两首送别诗分别是:《
3你能写出三首诗人借咏物来明志的诗的题目吗?《
4、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唐朝诗人杜甫特地写了一首诗来赞美。
《
5、古诗中有许多写到动物的诗,你能写两首这类诗的题目与作者吗?
《
6、我们看问题有时会身陷其中,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这种情况古人有一首诗写得很好,你知道吗?
四、连线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五、按要求写古诗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代诗人多有赞美黄河的语句,请默写两首写到黄河的诗。
2、春节是热闹的,也是我们最喜欢的节日,你能用一首古诗来描写一下春节的热闹场面吗?
3、《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其中概括了水乡春天花红水绿这一典型特征的一句:
4、杨万里在《小池》中描写新荷出水,蜻蜓停立的姿态,来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情感的诗句是:
5、《游子吟》中,作者用"寸草心"和"三春晖"来作比喻,把母子深情表现得真切感人的等句是:
6、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提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的诗句是:_
7、"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