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llechina.com/var/ellecn/storage/images/life/lovesex/xiandaihunyin/xiandaihunyin/1711169-1-chi-CN/1711169_1_dossier.jpg
——心理专家王裕如透析现代人婚姻心理 更多内容,请查看ELLE中文网
娱乐圈:把爱情当游戏,什么都敢玩
热线电话曾传来这样的提问:“我是个处女,你瞧得起我吗?”
“我追求忠贞爱情,我很傻吗?”
当这样的提问被求询者明白无误地说出来时,传统的爱情婚恋观念已面临着被解构的事实。这样的提问不是偶然,当一种游移不定的念头形成了明确的语言时,它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代表了一种思潮。而这种思潮的形成往往是人们有意无意之间的,实践与思考的结果。
6月4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把“爱情该不该透明”作为一个热门话题进行了讨论,这种讨论是基于影视传媒越来越红火的“牵线搭桥”的直播节目的流行,诸如“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等,此类节目当场订约、配对,令一些人兴趣盎然深感刺激,却令一些人颇为心烦深感不安。赞同者觉得奶油小生现代小姐丢掉了传统的偏见,现场作秀“拍拖”很是好玩,反对者则惊呼于世风日下伦理不再,年轻女子怎可抛头露面大谈择偶标准……。
有人因此提问:为什么“爱情”这样一个如此具有隐私性的个人话题,却会有如此多的人们愿意自我展示,自我暴露?有人如此作答:是因为现实中的爱情有难以承受之重轻,所以才有了展示者的迫切和暴露者的无奈。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婚姻出现大裂谷的时代,在这个崇尚个人权利,倡导以人为本的时代,人们几乎清算了几千年来不和谐的婚姻。当社会为人们提供了重建“婚姻爱情”生活的可能时,对婚姻历史意识与形式的反思与批判也开始了。喧染爱的心情已不只成为如三毛那样成名作家的权利,一个普通的青年,就可能象三毛喧染荷西那样,让人们尽情分享他(她)爱情的悲喜哀乐。
这是变革时代结果:人们以更自由轻松的方式,表达对爱情的体验,然而,有人却在质疑,这是爱情吗?因为现代爱情相对于传统观念,除了性的本质没有变,从情感到内涵与行为方式都已不同于以往。
http://www.ellechina.com/var/ellecn/storage/images/life/lovesex/xiandaihunyin/xiandaihunyin2/1711182-1-chi-CN/1711182_1_dossier.jpg
绿卡族:爱情只是配角
今日中国社会各大城市中的“绿卡族”如同30年前出现在乡村的“知青”,带给人们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意识和观念,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思考,甚至是仿效。
有一对在中国已获博士学位的夫妇同去国外留学,原来的专业荒废了,学文科的丈夫只得从零开始改学计算机专业。无人能够说清在国外的那些日子,他们的心灵与身体遭受了多少深刻的磨难与痛楚,在学业与事业的攻尖阶段,妻子终于因为挨不过最后一刻的苦难与紧张,而提出了归国的要求,他们原本是情深意笃相濡以沫的好夫妻,面对着妻子的退却,丈夫是激流勇退还是孤身一人继续奋斗?身处国外激烈竞争的环境,感受危机四伏的生存状态,这位原本是多情善感的丈夫,终于还是选择了孤身奋斗而挥挥手给了妻子“解放证书”,虽然婚姻没有解除,天各一方的他们,理智地给了双方自由的协议。
妻子回到了故乡如鱼得水安居乐业,一年后在国外每况愈下的丈夫终于还是回来续约未尽的姻缘。然而,人虽合拢,心却已缺,这一年的分居在双方的心理上留下了遗憾,也留下了缝隙,使他们心存芥蒂欲合不拢欲走不开。
丈夫心想:在我最艰苦的攻坚阶段,最需要心理支持的时刻,你弃我而去,能同甘而不能共苦,关系也只能如此。妻子说的是:在我最难以忍受的那些痛苦的日子,你最想要的还是自己的前程而不是我,我还能指望你什么呢?
带着爱情的缺撼,他们为自己各自留了一些余地,怀着对对方的理解,他们仍然聚在一起,而不再刻意追求完美无缺,毕竟,他们已有十年的婚史。
然而,有一天,丈夫提出了分居的要求,有人聘请他到周边的一个小城工作,他想易域而居与妻子若即若离。
“能否推辞不去呢?我们已有过太多的分居。”
“那里的年薪有30万,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动心呢?”
妻子无语。相对于挣钱与发展,空洞的爱情又能给人带来什么呢?她接受了“发展是更重要的”这样一种观念,她也习惯了婚姻的存在只有在不妨碍人的发展的前提下才有必要与可能这样一种事实。她自己不也已经有过一次对婚姻时空上的“背离”
吗?
经过一次次的磨合,他们适应了这样松散型的婚姻方式。然而,这婚姻虽然“松散”,却不会解体,因一时无人能够理解这种婚姻方式而替代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经由这样的实践,他们反而意外地感觉到其中的诸多好处,于是当他们有可能天天相处时,仍然各人租一套房子,相距10分钟的时间,召之皆来,挥之皆去,有分有合,互不干涉。
在他们看来,那种粘糊糊的唯爱情主义也是前工业时代的产物,那时的人们情感和心智因无更多向外的专指目标,却只能让它内指自身,并为之感动得死去活来。随着工业经济与信息时代的来临,原来的以家庭为主体的伦理观念已逐渐推进到以个人为主体,只有这样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才有可能反映传统的爱情观念与方式,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不但在婚恋方面,而是全方位的解放思想,创新生活。当然,我这并非是在批判或是肯定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而是在解释他们婚姻行为以及他们的婚恋观念所蕴含的意义,他们是我的求询者,为他们解释是我的责职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