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腔《白逼宫》脱胎记——从杨天易到李晓峰

(2015-07-28 02:14:20)
标签:

文化

秦腔

杂谈

分类: 朝歌戏谈
秦腔《白逼宫》脱胎记——从杨天易到李晓峰
 
    文/朝歌

 
《白逼宫》是秦腔骨子老戏,所谓五大逼宫。(《白逼宫》,为曹操逼汉献帝故事。《红逼宫》,演司马师逼曹芳故事。《黄逼宫》,演杨广鸩其兄杨勇,自立为帝。《蓝逼宫》即马武打金砖。《黑逼宫》即李刚反朝)
 
  《白逼宫》本戏的别名《衣带诏》、《血带诏》、《三拷吉平》。其中有《拷吉平》《毒皇子》(即白逼宫)折戏常单独演出。解放后这戏的本戏后来就很少演了。
 
  《白逼宫》折子戏,早先是易俗社的常演剧目。40-50年代前后由杨天易主演。易俗社在传统本子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唱腔,其中著名的“咱父子好一似”一段,为易俗社的演员兼编导米钟华设计,与三意社苏哲*民、苏育民的《娄昭君》中那段“欺寡人”唱段段,成为当时秦腔创新的所谓“新腔”的代表。
 
  这个戏后来随着老戏禁演,也就淡出舞台了。80年代初秦腔传统剧目复苏,青年演员张保卫,在1982年西安市秦腔青年演员汇报演出中推出《白逼宫》,一炮打响。
 
  张保卫本子继承了杨天易的版本,之后也成为易俗社的看家戏。其中的经典唱段也就是“哭贤后”、“咱父子好比那”。
 
二皇儿再不要痛哭嚎啕
曹操贼性凶恨胜似虎豹
咱父子说不定命丧今朝
咱父子好比那鸟困樊笼、纵有双翅难飞跃
咱父子好比那鱼入网络虽未离水也难脱逃
咱父子好比那待决之囚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只等秋后刑期到
咱父子好比那两棵小树比长在高山,被那阵阵狂风将吹倒
咱父子好比那一叶孤舟行到江心,被那滚滚恶浪要呑消
咱父子好比那好比那天上纸鸢风吹线断,飘飘荡荡荡荡飘飘、左右无依又无靠
咱父子好比那雪压仓松日晒雪消、滴滴答答犹如血泪往下抛
忆往事思将来忧心如捣
做天子反不如庶民逍遥

 
  这个戏90年代后,被陕西艺术学校改编,成为该校学生李晓峰主演的剧目。在“叹汉室”一段中保留了秦腔原剧目的唱腔结构,比如“哭贤后”等排比句。但是把易俗社版本中的“咱父子好比那”改为“欺寡人好一似”。
 
恨曹贼气得我牙关紧咬
欺寡人霸朝纲下压众僚
欺寡人每日里心惊胆跳
欺寡人好一似猫追鼠逃
欺寡人好一似众推墙倒
欺寡人好一似囚犯坐牢
欺寡人好一似金鹿遇豹
欺寡人好一似霜打花凋
欺寡人好一似乌云遮日
海水倒流天地昏昏星光惨淡日月颠倒
欺寡人好一似鸠占雀巢
欺寡人好一似浪里孤舟飘飘荡荡
荡荡飘飘上下颠簸左无依来右无靠
欺寡人好一似雪压青松日晒雪消
滴滴答答犹如珠泪往下抛

 
  这段唱词主要借鉴易俗社的版本,还有京剧《逍遥津》和秦腔《娄昭君》。当时的主要创作者有艺术学校的教师岳天民、梁建国等人,他们研究改编剧本、设计唱腔,加工舞台表演。
 
  京剧《逍遥津》本子实际也是《白逼宫》。(过去《单刀会》、《白逼宫》、《逍遥津》连演,统称《逍遥津》,其实是三个各不相干的故事。《逍遥津》原本说的是张辽张文远大战逍遥津的故事,已不常演。)这是高庆奎的代表剧目,其中的“欺寡人”唱词如下。
 
我恨奸贼把孤的牙根咬碎!
上欺君下压臣作事全非,
欺寡人在金殿不敢回对,
欺寡人好一似猫鼠相随,
欺寡人好一似家人奴婢,
欺寡人好一似墙倒众推,
欺寡人好一似犯人受罪,
欺寡人好一似木雕一堆,
欺寡人好一似棒打鸳对,
欺寡人好一似猛虎失威,
欺寡人好一似犯人发配,
欺寡人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
风漂浪打、浪打风漂不能回归,
欺寡人好一似残兵败队。
 

  三意社苏家兄弟演出的《娄昭君》,其中“欺寡人”唱词如下。
 
我母后羞脑成怒一心要害寡人一命丧
恨奸贼定巧计就封锁宫墙。
欺寡人并非是君父皇上,
欺寡人淫国*母就并欺先皇。
欺寡人好似那风筝断线就随风来飘荡,
欺寡人好似那扬子江心驾小舟风狂浪打飘飘荡荡身不自由在长江。
欺寡人好似那孤雁盘旋天上,
欺寡人好似那猛虎离了山岗。
欺寡人身在这陷阱罗网,
欺寡人好似那虎口绵羊。
欺寡人我无有能力反抗,
为君王倒不如士农工商。

 
  通过上面对比可以看出,艺校版的《白逼宫》,在立意上借鉴了京剧《白逼宫》,唱词则是综合了易俗社本子《白逼宫》京剧《白逼宫》和三意社的《娄昭君》。
 
  特别是唱腔设计方面,艺校版的《白逼宫》大量借鉴了三意社《娄昭君》的“欺寡人”音乐旋律。《娄昭君》是三意社在30-40年代上演的一出大型传统剧目,由著名秦腔改革者李逸僧先生编排。
 
  李逸僧博学多才,他能编导秦腔,还是个京剧票友。对河北梆子、山西梆子、豫剧、秦腔、眉户等也十分熟悉。他对秦腔进行了诸多改革,最著名的就是《苏武牧羊》中李陵唱前半句,苏武唱后半句的唱腔形式。他对《娄昭君》,又打破秦腔的传统板式结构,吸收了京剧“白逼宫”的韵律,创造出了一种“新腔”。经苏哲*民、苏育民演出,红极一时,此剧成为三意社的门面。三意社最早是旦角的台柱子,“一旦桃八角”,名生苏哲*们伯仲演出《娄昭君》后,“生角”变为“台柱”,的确在菊坛震动一时。
 
  关于《娄昭君》"欺寡人"这段戏的唱腔设计原貌,可以根据李东桥学唱的这段戏,一窥究竟。
 
(李东桥《游园逼宫》(选段)‘自那晚下密诏心神不在’)
http://bbs.qinqiang.org/thread-2757489-1-1.html
http://club.qinqiang.org/script/forum/view.asp?article_id=3223718&IsInFrame=1
 
  省艺校版《白逼宫》相较易俗社版《白逼宫》,音乐旋律设计流畅上口,情节集中简练,表演形式方面也更为丰富,之后成为秦腔近年来小生行当的常演剧目。这也是秦腔艺术在薪火相传中,立足传统广泛借鉴,历经艺术家们不断打磨、完善的一出传统“新剧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