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孩太累纽村小孩太玩,都看着晕

标签:
旅游 |
分类: 深圳细节 |
六一那天上午锻炼,穿过镇上的Kauri park,碰到老师带着一帮小学生欢腾着,以为过儿童节呢,走近发现小孩个个折返跑似的从河边到长椅来回跑,河边看一眼回来撅在长木椅上写一笔,然后又跑开。我探头看了看,作业本上印刷的题目是,我们的环境健康吗?都是河水水温,树木科属种之类选择题。
上次碰到一帮高中生在这儿扑通扑通往冰冷水里跳,以为荷尔蒙泛滥,带队老师见我伸长了脖子靠在码头木栏杆忧心忡忡上往河里看,也解释说他们做作业呢,关于不同季节河水成分和污染指数什么的。高中生和小学生的题目相近,就是取样方法不一样,高中生要跳到河里去取样。难怪当娜知道特别多树和鸟的学名,从小在大自然里奔跑着上课,训练有素。
有天西柚和当娜大吵一架,为了当娜整天抱着IPAD手机玩,卧室浴室脏乱差如狗窝似得从来不收拾,跟大人没话,这些全球一体化的育儿民生问题。西柚是那种跟手机有仇国人。N年前我们吵的第一架,就为我吃饭频繁接电话回信息,好像忍了我很久似地说,你要讲电话,应该离席,老看手机也不尊重别人。我当时强词夺理说,我们做媒体的,24小时要保持手机畅通,耽误了事情被炒鱿鱼你养我啊。

当娜为自己辩解,跟很多同学比她上网玩的时间算少的,因为她每天放学后忙得不行,周一周三周四周骑马,周健身房,周五打网球,周本基本都有同学的生日派对之类并直落over night,这怎么能叫整天上网呢。

我觉得当娜要命的地方不是玩手机玩iPad,是课后所有时间都用来锻炼体魄,学校也不大留作业,也有作业,常常是烤个蛋糕,找几张小时候照片讲个故事啥的,一年四个假期更是规定不可以留作业。体魄锻炼完回家就吃饭看电视在Instagram上跟同学唧唧嘎嘎做鬼脸玩直播,特别没有技术含量的挤眉弄眼,乐此不疲。我的手机就被让她逮着,逮就就是一堆鬼脸自拍连拍在里面。
前周认识了新朋友A。A也是深圳人,前年一家移民奥克兰,大女儿16岁,出来前实验的,今年要求回深圳读国际学校。孩子自己觉得在纽村太幸福不踏实,深圳的国际学校虽然没有高考压力,起码周一到周五关在学校里上课,也没有那么多假期。二女儿出来时候小,很快适应快乐生活,每天玩玩玩,乐不思深,深圳名校血统出身的姐姐常常忧虑妹妹的未来。
我觉得呢,纽村要是闭关锁国一个小村,白领蓝领、城乡之间的阶级落差都不大,人人有基本的生活水准保证,这么永远阳光沙滩绿草骏马地幸福下去也没啥。问题现在这不全球一体化了吗,那么多勤奋移民涌来,从小还除了玩没啥正经技能和知识积累,虚不虚啊,我的忧虑主要针对眼前的小孩当娜,不包括全人类,不站在道德高度上呼喊给儿童一个尽情玩乐的童年。

当娜这个年纪在中国相当于初二,相比中国初二孩子的繁重课业,她玩得实在太爽歪歪了,快1米7的大个子,到现在家里还有一间幼稚的游戏室,却不拥有一张小书桌,就算百年不遇有点作业,也是趴在地上,对着iPad戳吧戳吧搞定。
不提瑞老那款从学龄前就十八般武艺的,就说鸭子。我在中国算是最不管小孩那种家长了(主要是管了也不听),鸭子纯属放养方面军代表,玩的事会的也不少,体魄锻炼的也不错,一度我们小区龙板公路板武艺引领者,但是好歹也是周一到周五结结实实在学校上课,回家扎扎实实完成作业,加上从小给她培养的阅读的习惯,走哪带本书,有看书习惯的孩子看着让人踏实。看着当娜们这么个纯体魄锻炼教育,我真晕。T虽然老说,中国人太push小孩读书,玩才这个年龄唯一该干的,但他跟着我观察了我周围小孩的动向,心里也常常犯嘀咕,训当娜说,就知道玩,都没见过你看一本书,这就叫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我在朋友圈叨唠这些,资深纽村朋友说,这时候就该玩,高中和大学才学呢,听说是这样,小时候爱咋玩咋玩,高中尤其大学就课业繁重,泾渭分明。快乐童年有保证,精英教育不含糊,这也对。我其实主要看不惯的小孩没有一点阅读习惯,我身边朋友孩子各种各样情况,彻底不看书的小孩,还真不多。当然也没几个有当娜骑马骑得那么专业,跨越障碍动作那么帅,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那么关心和了解的。
后面的私货:
鸭子算是没被中国严苛教育体制收拾过,小学初中到高一,都是小混混似得耍着过来的,电影演唱会比娱记看得还全乎,高二离开学校读语言,高三那年就出国了,读了个跟自己过不去的毕业率超级低的专业和学校。上周联系,她气急败坏地说,功课太忙了,睡眠都不够了,天天跟高考似得!她没参加过高考,也不知道这个比喻有没有水分。
讲真,听到她这句话,我心里总算踏实了点。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举重若轻,不承担责任,活得轻如鸿毛。承受压力也要趁早,年轻力壮时候全用来开心傻玩了,人到中老年亚历山大的概率很大,我就是反面教材一个,玩到中年才努力,过劳到让人后怕,结果就是身体歇菜,现在只能以趴窝为主。所以我很不希望鸭子像我一样,被受累的日子在中老年处逮个正着。高晓松荒唐要趁早的理论不是没有成立,但是你很难荒唐到他那个高度,弄不好就剩下懒和玩,留到一切到中老年时候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