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络挠墙史

标签:
it自媒体纸媒博客新浪博客 |
分类: 深圳细节 |
这个是本报约的关于公共号的稿子,今天没见报,不知道为毛,就自己先发表了吧,反正是说自媒体的,自媒体先发也说得过去,就是见报也不可能有我这个版本全。
我的网络挠墙史
黄啸
10年前毒舌冒号还不是我冒号,那就更毒舌得肆无忌惮了。他在各种场合痛心疾首地说(好像还给高级黑到书评里了):“你每天不写博客挠墙啊,又没稿费,有病啊。”他要是知道我在玩博客这个相对私有“字园子”之前,常年混迹万科论坛当斑竹,整天大段大段写帖子,在天涯起楼,在豆瓣种豆,那些字不用阅后即焚,转眼都淹没在网络大海中,别说稿费,字连个妥善存放都没有,边写边丢,挥字如土,更得痛心疾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我为什么这么不在乎投入产出不计得失,因为对我来说,写字这事就是游戏,可好玩了。跟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喜欢烹饪有人喜欢开会有人喜欢当官有人喜欢贪腐有人喜欢吸毒有人喜欢淫乱一样,上瘾。这么一说各路英雄都理解在下了吧。我的字是我的方天画戟,我的凤翅镏金镋,我的青龙偃月,我的倚天剑屠龙刀,也是我的芭比我的拼图我的变形金刚和乐高,我所有人生轨迹和人际结构,都能在字里找到蛛丝马迹和前因后果,人家钱多,咱家字多,当然有点鸡零狗碎,不成气候,这没办法,天赋局限,我就是把墙挠穿,也挠不出个《红楼梦》或者王朔来,甚至高晓松都达不到,但是我对字的喜欢程度不比任何人差,这个不用谦虚,姐喜欢。
如果说九零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本人就是互联网的第一代移民,老一代革命家还记得九十年代初深圳电台的奔放音乐人倪兵吧,做夜半电子音乐的,超牛,那时候深圳牛人真多啊。我就是被倪兵带上网的,他夜里做完节目就打电话给我追着问,你上网了吗,必须上网啊,再不上你就落伍啦。于是我就开始磕磕绊绊拨号上网,移民网络了。本移民除了移民早,加上纸媒严谨规范训练的底子,兼有移民杂交活力的优势,从来没在网络玄虚花样翻新面前自卑过。其实所有纸媒同行都有优质移民这个优势,我们每天都在写稿和写稿的路上对不对,这就是我们最大本钱,网络再喜新厌旧,网媒再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归根结底,还是要包装好内容的,当然渣稿和擦鞋稿就别搀和了。
挠墙挠了这么多年,成功挠到进自媒体时代。现在我的博客有广告投放了,不用拉的。每天睡醒觉,公共号都有订户稳定增长,不是摊派的。基本就是玩出了效益的节奏。我是一个做事投入且坚持的人,只要喜欢不问为什么,为坚持而坚持,就是讨厌半途而废本身。对我来说,意义就是有意思,只要我觉得有意思,只要我觉得好玩,我就能把看不到意义的事傻冒呵呵地坚持下去。相反,如果调不起我兴趣的事,党国压头我也低头,但不走心,你懂得。事实证明,所有的坚持都有回报。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就是数据,有数据有未来。纸媒鼎盛时期,报纸杂志发行百万的神话已成传说,现在我写篇星爷,写篇王菲,写篇老友记,新浪博客、腾讯博客,公共号,微博、今日头条推送累计点击也击穿百万,那种感觉,有点虫洞穿越的颠覆感。人变得很贪心,数据不上五位数,就觉得挫败,点击量是网络的最大魅力,你一个人窝在电脑前敲敲敲,你知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成几何增长的人在分享,严重不孤独,自娱自乐什么的弱爆了。然后有了很多因为公共号结缘的虽然没见过面已经熟得不得了的朋友,有些因为我的公共号各自结缘的朋友,这些空间故事,这些题外话都是意义的回报。
我在新浪博客、今日头条、微信公共号的自媒体都叫“黄啸的橙子林”,内容简介都是“看书写书看电影写电影扒八卦写八卦养鸭子写鸭子做吃的写吃的”,算是偏形而下的亲民格局把,鼓捣自媒体,对我这个超不喜欢见人超不喜欢热闹超不会应酬,享受闭门造车的自闭症患者,再合适不过了。个人挠墙榜首新浪博客已经有一千五百三十多万的访问量,一直是我的主战场,你可以说博客过时了,但是对一个纸媒人来说,我们连纸媒都在坚守,有什么理由不坚守好容易积累下了千万数据的博客呢,今天纸媒过时,明天博客过时,后天微博过时,大后天你的手机终端也会过时,新玩意永远在虎视眈眈,追赶技术的目的不是迷失自己,坚守该坚守的,每一波浪潮都有有人淹死,都有人彼岸;“今日头条”自媒体是被“头条君”邀请开通,这帮技术强人推送能力非常强大,会把文章推送到偏好设置的移动用户手中,所以点击虽然不如博客那么天文,但是目标客户群送达精准,有效阅读率高;手机公共号我起步晚订户还没过五位数(感刘老大北京大妞Tina等乡亲多道金牌抢抵到腰眼儿上死催,感谢秦小一直接把申请链接喂到我嘴边,感谢小艺给做的名片,你们对我斤好)。订阅这个概念对纸媒人来说,特别敏感,那就是挨千刀的发行啊,年年炼狱年年过关的事。现在读者肯订你的自媒体,多大面子啊。现在我的公共号订阅量还没到“广告主”和“流量主”的门槛,什么回报没有,但是我会坚持挠这堵墙。再说一遍,“坚持”如果是一个人,这个人从来会不亏待你,何况我背后还有本报“母舰”的有爱托举。
做自媒体,我最大的困惑其实不是来自手段,手段和技术包括网络语言就是一个窗户纸,捅破了会为所有人所有。我的困惑来自内容。打个比方,两周之内写个娱乐圈小鲜肉来袭,随随便便点击几十万,写到陈丹青,就剩下几千了,浑身解数写个茨威格《陌生女人的来信》,点击只有几百。网络生存你很难不被点击量挟持,几百就意味着零,沮丧啊。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我仍然是不善推广的,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这个在纸媒就没练出来的基本功,到网上上的弱势加倍放大出来,是很大的劣势,归根到底是性格局限,这辈子我们每个人最难跨越的就是自己性格的藩篱。
但是没问题,我能坚持。
再说有你们呢,谢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