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啸的橙子林
黄啸的橙子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414
  • 关注人气:52,3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05年晚报橙子写俺的文章--一个深圳人的高海拔梦

(2014-06-12 15:20:43)
标签:

转载

今天晚报做了张梁口述。我也采过他,当时感觉很怪异,先是朋友,后做采访那种怪异感。无论如何,很为老友骄闹。

       2000年认识张梁,那时候深圳山友还没怎么上过雪山,大家周末约着走走七娘,穿越穿越排牙,出来活动腿脚儿的心态。张梁总是背着65的大包,里面炉子、燃料、干粮满满当当一二十公斤,他自己说,如果迷路在山里对付几天没问题。当时我的印象是,张梁酷酷的,爬山就是爬山,同行的女孩子走慢点,他会庄严地提醒,注意保持队形,距离不要拉大,基本没什么怜香惜玉的话……总之专注爬山是这个人给我的最初印象。

    
那时候张梁和深圳众多山友起点差不多,现在他已经是珠峰英雄了。我说你登山这事,运气更重要还是实力更重要,他说体力和心理都很重要,加上运气,加上所在单位——农行的支持。他说自己每次进山意念单纯,就是想往上走。山上也有纷争,也有纠葛,加上原本工作和生活里这样那样问题的困扰,很分神的,杂念一多,在高海拔状态就会不一样。所以在山上,有时候晚上八九点钟就进了帐篷,躺在睡袋里,想起些在山下的事情,会用力一巴掌推开,要求自己什么都不要想。我比别人专心些吧。张梁说。

    
专注,任何事情的保障,岂止关于登山。

    A
珠峰珠峰

    2003
年第一次登珠峰,都走到8300了,遇到英国队员骨折求救。高山救援,任何人不能拒绝,谁都不敢保证下次需要帮助的是不是你。张梁当时是挥着泪下来的,那次登珠峰,因为央视介入,全程直播,舆论造势很热闹。登顶队员里有王石和梁群,回来深圳的各种庆祝活动中,我远远地看着,张梁都显得沉默。到底到了8300啊,离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几百米之遥。他说,当时如果有机会让他往上走,登顶不是不可能。登顶,对登山者来说,你说是功利心也好,你说是目标追求也好,它总是一个极度诱惑,令达到者无比满足,未抵达者无限抱憾,何况是世界最高峰呢。

    
这个可能的机会没有让张梁等待太久,今年5月他加入到测量珠峰新高度的队伍里。春节过后就进藏了,这两个月里,张梁比任何时候都更沉默,适应、训练、休整……默默做到最规范,目标只有一个登顶。他说二上珠峰,前8300的路,印象很淡,都是走过的路。所有的艰难、难忘,都在8300~8848之间。这段路上,最多登山失事者的尸体,有两天前刚刚死去的,有在这里坐了整整4年的,还有更久的。他们解下块挂,跨过死者,重新打保护,什么也顾不上想,心理只有一个渴望,就是登顶。上去了,在山顶勉强滞留10分钟,赶紧下撤,这时候才有恐惧感了,一失足就是万丈深渊啊,而且体力面临衰竭。那些沿途死去的人,多数是下撤的时候衰竭死亡。这个时候放弃的渴望比什么时候都来得强烈,环境太恶劣了,呼吸困难,体力衰竭,人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死亡像一个终极诱惑,拼命拉住每个登临者的衣角,变换着最诱惑你的面孔,让你留下来,长眠山巅。这样的体验,也只有体验者才说得出吧。

    B
城市出逃者

    
张梁说,如果经济允许,他愿意终日攀登,比起繁杂压力巨大的城市生活,山更像一个归宿。我可不可以说你逃避?张梁说,有点这个意思,但是不全是,登山的有些感受,太舒服了。

    
他说,比如我们在珠峰,一进山就是两个月,完全另外一个世界啊,人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中间休整,会下到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住在小客栈里,又脏又破,红花被子一拍尘土飞扬,小电视机只能收一个中央台。就是这样的物质条件,我们都觉得爽啊,舒服啊,因为海拔下来了,高原反应结束,头不疼,胃不酸,一天吃一只鸡,香啊。那几天,我追了好几个电视剧,几个人围着雪花飘飘的小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多久没体验到这样的简单快乐啦,多久没有幸福感啦,多久没吃东西这么香了。这些东西,只有经历过高海拔的痛苦,然后稍稍缓解,才能得到,太迷人了。

    
人在那种环境里,对物质条件的要求减低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张梁第二次登珠峰喉咙一直不好,怕发炎,下来休整的时候就到镇里的小诊所打针。那种小诊所脏乱到你不能想像的地步,大夫也不会在里面候着,不定在街上什么地方逛呢。有病人来了,就去街上把大夫喊来。想打先锋霉素,没有。那就青霉素吧,还是没有。那有什么?医生又奔出门去,奔走了很长的路回来,从怀里掏出两个针剂,这种情形,如果在城市打死也不敢打,在这里,人好像就变了,坐下就让医生把针吊上了。一针下去,病也好了。

    
如果这就是出逃的理由,只能说城市人太好拯救了,说白了,他们就是缺少吃大苦头,体验小幸福的能力,而上山,给他们带来了这些,所以痴迷。

    C
想登顶,不能说

    
张梁说的一句话我最认同,就是想登顶,不能说。每支登山者的队伍里,最后登顶的,一定不是那些从一开始就喳喳呼呼、显得志在必得的人。登山的人,没有登顶欲望不强烈的,但是不要说出来,暗中使劲。我说对对对,老子云: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意念最有力量,语言最无力,说了就漏气。

    
我问张梁,你会不会佩服自己,登上珠峰了啊。张梁说,会啊,我常常很奇怪地想,我怎么这么好运气呢,小时候看潘多登珠峰的纪录片,怎么也没想到30年后,自己就来了。

    
张梁这次去南极,参加的是著名的72行动,也就是中国人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加上南北两极探险。张梁说,我只是珍惜来到南极的机会,对什么说法并不看重。至于以后,我想每年有条件的话,登座8000,这是我的计划。我说,志向更远大啊,这是14座(世界最高峰)计划啊。他说,我真的没敢这么想,但是不能保证登了几座之后,野心滋生。

    
我说,其实再说逃离也好,寻找刺激也好。一个男人,喜欢登山,也要登得像个样子,有点名堂,被世人承认,其实这也是上进心和功利心的一种。张梁,你同意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说,基本同意吧。然后他陷入困惑,其实我也挺不了解我自己的。

    
张梁前往南极徒步,出发前三天的晚上,我们坐在书吧,正儿八经做了次采访。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张梁怎么都不能算生人,这么多年看着他越走越高,到今年五月,二上珠峰,终于登顶。但是深聊还是第一次。

    
身边玩登山的朋友很多,这个人群相对为人单纯,很快乐,张梁是其中一个。他现在在通往南极的路上了,不管怎么样,给企鹅们带个好吧,这样的经历,多少人终生没有可能企及。


0

前一篇:颠覆性更新
后一篇:姜师傅在召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