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圣诞我的家
(2011-10-21 10:43:49)
标签:
亨利我一直深爱着你再见了孩子们放牛班的春天凯瑟琳·德纳芙娱乐 |
分类: 娱事 |
我的电影的口味,依次为英美、德国、日本、意大利……然后才轮到法国为代表我行我素的文艺片。英伦各种格局总之臣服,美国商业片成行成市观众至上体验均衡,德国片有人性劲道形散神不散,日本片纯粹东方韵味,留白沉静干净利索从容不迫,意式纵情奔放万事随性有治愈效果,法国电影中诸如《再见了,孩子们》、《放牛班的春天》、《我一直深爱着你》、《两生花》好片当然值得收藏。更多片子真是各种随心所欲,各种漫不经心,各种爱谁谁啊,前两天刚刚看了《原始轮回》,法国黑帮片,肥了不是一点半点的雷诺大叔演帮主,法式狗血,法国警察跟好莱坞警察们没法比,不花哨也不务实,不知道干什么吃的,尤其最后劫持飞机那样戏,偌大机场整个不在掌控,法国式浪漫放到商业台面上,有时候感觉就是没形状,好比萨科齐同志即便官拜总统,举止做派,照样各种破绽和不靠谱。不过最近看了《属于我们的圣诞节》,介乎万般精品和百无禁忌之间,有点意思。
阿贝尔和朱诺有两个孩子,约瑟夫和伊莎贝拉。因为遗传病,约瑟夫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才能继续存活。他的妹妹的骨髓与他不一致,于是,父母就又再要了一个孩子亨利。但是亨利的骨髓也不一致,约瑟夫在七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留给了家庭一个伤痛黑洞,一个家庭中,早殁的孩子的黑洞影响,常常会延续一代人,非常恐怖。还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姐姐守护者》也是类似题材,美国片子表达比法国片子直截了当主题集中得多,就是作为姐姐骨髓捐赠者、药罐子生下来的妹妹的人生困扰,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用自己的生命能量给姐姐提供生命支持吗?妹妹爱姐姐,但是痛恨自己存在的理由,她是为救姐姐被生下来的,不能为自己活。同样的故事在法国人手下,人性冗复,枝蔓丛生,芝麻开门,见怪不怪。
许多年过去之后,法国电影之后凯瑟琳·德纳芙所扮演朱诺也患了癌症,要做骨髓移植手术,她必须在家庭中找到骨髓捐赠人,儿女和孙子都做了化验,有两个人的骨髓与之吻和,那就是生活放荡不羁的儿子亨利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孙子保罗。
圣诞节将要临近,一家人因为母亲的病聚集,他们在一起只有三天的时间,法国版《过年》题材。西人圣诞和中国春节有一拼,起码都有众志成城回家团聚的概念。捐献骨髓不是关键,关键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骤然团聚引起的必然冲突。所有的隐忍,所有的选择性淡忘,所有的异化,并不因为众多戏剧火线爆发,但是到处火花噼啪是真的。比如亨利带回家的女友,显得极其局外,她微笑着说,我不要你们的圣诞礼物,我也不会送给你们,对亨利所有的怪异,她都微笑接受,然后在圣诞前夕突然离开。再比如看起来最正常的二儿子一家,儿媳西尔维娅在这个圣诞节得知堂兄西蒙一直深爱着她,洪水溃坝。当两个孩子端着早点推开伯父的房间,西尔维娅从床上半裸着坐起,目光与门外的丈夫相撞……没有愠怒,没有惊悚,没有爆发,没有恩怨,只有爱的叠加、补偿和回归。就连父亲也见怪不怪,他认为这个圣诞夜,儿媳妇睡哪个房间,都是正常的,总归要睡下,总归有事要发生。法国人,总有本事让伦理回到最原始的状态,把道德的实线变成虚线,允许爱情压线甚至逆行。这是他们游戏精神的一部分,观众也为不由分说地分担了些许尴尬,成为看客同谋。我想说的是,那么古怪那么诡异,导演用非常平静的镜头语言表达出来,你会感觉那个国家对人性复杂真是包容啊,真是允许啊,去法国生活吧,怪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