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啸的橙子林
黄啸的橙子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869
  • 关注人气:52,3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自己植入公路片

(2011-09-08 15:39:31)
标签:

猫王

公路片

巴格达咖啡馆

神秘火车

德州巴黎

娱乐

分类: 娱事


     甭往远了说,追溯到四五年前吧,我都很难想象自己寸步难行的现状,所有的长短假期困在城中,不再收集那些便利好玩时尚漂亮的大包套小包的旅行装备,包括化妆品试用装,出门的大小物件都用不着了,我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办公室,要么就是在从家里通往办公室的路上。就地休假,休假不离城,也有两三年了,别说香港,龙岗都不去。具体操作方式是,公休假眼看要作废了,赶紧填个休假单,然后家里一猫,有事照往单位跑。所有这些慢慢成为一种常态,我不再是那个在路上的人,唯一残留过往生活痕迹的,是对公路片、路边小旅馆片的嗜好,看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和自己的经历植入进去,浮想联翩,游弋万极,类似意淫一种。

 

      《我心狂野》、《末路狂花》、《德州巴黎》、《乘客》这类早期的公路片最有味道,通天公路,天地人寰,人神共眠,人生海量留白。那种地老天荒,走出文明之外的味道,就是灵魂出逃之地,意念穿越,惨无人道,万劫不复,走吧。公路片无所谓新旧,从出现那一天起,就具有共同的失去纪年的气质。无论如何上世纪的出逃文化更地道更坚决。对虚伪的中产阶级,迷茫的无产阶级均毫无同情心,连一件用来装蒜的温情外衣都没有,除了轮胎绝尘,头也不回。

 

      最近看了《巴格达咖啡馆》和《神秘火车》。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片子。相比之下《巴格达咖啡馆》还是粗暴包装在外,温情珠玉在内的。开始以为是中东战火纷飞的巴格达,其实是加州沙漠小镇巴格达,很多怪怪的地名都是看电影知道的,比如德国萨斯州也有个巴黎。最不幸的地方是密执根的小镇Hell,与地狱hell拼写相同,怎么住啊。话说加州的巴格达,风沙弥漫,没有绿色。天空瓦蓝。一个是暴躁的咖啡馆老板娘,儿女丈夫都被她整天骂骂咧咧的烦死了,咖啡馆咖啡机也坏了,日子简直没法过。一个是被丈夫丢在沙漠公路边的肥胖德国女人,猛看一脸横肉,像个狠主儿,慢慢显出品质来,特别善于和简陋的环境简陋的人相处,毫无希望的生活被她过出了春意,万物复苏,小小咖啡馆像块磁铁,那些失爱的、迷茫的、冷漠的、被生活挤对到无处可去的人,都不再被嫌弃,共同的磁场之下,拥抱起舞。最后那段美国老克拉画家求婚的戏真是地道,刮风的早晨,熟男熟女,满嘴大白话,没有一点文艺腔,但是就是文艺致死的调调。大意是,你嫁给我算了,移民官就不来找麻烦了。

 

   《神秘火车》严格说不是公路片,是铁路公路飞机加小旅馆片。田纳西州,孟菲斯,布鲁斯,猫王,蓝白云尘土。三个故事中的第一个,日本情侣过来美国朝拜猫王故乡。那类没什么灵魂点到为止的走来走去的旅人心态很可笑,你说偏见也好,经验也好,亚洲游客给欧美人留下的集体印象好像就是这样,包括努力脱亚入欧的日本,两个人也跟个团队似的,所有景点都要到,到了也不知道要怎么样,英文不好,解说也听不太懂。这样的旅行,这样的旅伴,必须同类,不然与其勉强,还是在家宅着吧。后两个故事挺绝的,尤其三个男人的交情,胡闹也生死与共,人生空洞,终日与无意义为伍,最后迎来的一声枪响。三个故事因为枪响联系在一起。人生就是这样,寡淡着,平静着,程序中着,直到下一声,然后时间重组,关系重组,悲喜重组。

 

  突然很想一个人旅行,像公路片一样无厘头但充满深意,时空频频交错,相遇错过无数,此事只待空想。

 把自己植入公路片


把自己植入公路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