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生死突围
(2011-03-08 11:12:30)
标签:
范冰冰美国观音山宋体春风沉醉的晚上娱乐 |
分类: 娱事 |
相对于《苹果》情节完整的故事性,姊妹篇《观音山》所渲染的21世纪面孔,上世纪80年代灵魂,充满情绪氤氲,让人无法遏制地联想到《小武》、《站台》、《24城记》、《春风沉醉的晚上》、《迷失北京》、《父忌七日》、《天水围的日与夜》……当然还有她的姊妹篇《苹果》这类镜头晃动,底层视角,素颜生活,灰色压抑,叩问无果人生的片子。该片宣传攻势凌厉,加上东京电影节斩获大奖,之前看了太多相关报道花絮和评价,有点别人替我观后了的感觉,在想,如果没有获奖,如果事先宣传都稀少,如果档期稍纵即逝,这部电影,和很多很多不见天日的文艺片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区别就是际遇。
其实就是青春迷茫,生死困惑,两大永恒主题,人不会永远孤独的,是吗?电影背景是成都,但是像很多独立电影那样,城市背景和时代符号被明显冲淡,无限放大了的是人物和情绪。两个本地落榜生,陈栢霖和肥皂,一个县城来的酒吧妹范冰冰,三个孩子像城市半空随风飘零的塑料袋那样,空洞地快乐着,迷茫地在一起,如果没有特殊的契机,这样的底层孩子,既不会降解,也不会升华,慢慢结婚生子,变成怨懑中年,再把迷茫和怨气传递给下一代。但是人生总得遇到些什么人,这三个孩子遇到正在经历丧子之痛的张艾嘉,他们租住到她家,生活互相刺探和干扰,可想而知的冲突之后,是人性善良上扬,后者母性再度发生,前者在最本能阳光最不知道深浅的年龄里,虽然对彼此关系,对社会结构,对未来深浅,通通不明白,但是善意发生的时候,春暖花开,冰河融化,天灾人祸旦夕祸福,善待在一起。
必须承认,范冰冰在李玉手下,呈现出来了很地道的生理拍摄状态(这词是她自己说的哈),说通俗点,就是本色出演,格子衬衫,破了的渔网袜,马丁靴,真实的皮肤质感,还有一把很底层的直白嗓子(之前看过她那么多电影,怎么都记不住她的声音,难道声音也可以化妆吗)。县里来城中打工的女孩子,她显然演得很搭,回到本初的形状,当然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范冰冰在诸多戏中金堆玉裹地当帝王将相的女人,我们这个没有贵族传承的时代,强拍强演的后果就是出了一个演戏体,在演戏体中,演员表演跟生活是脱节的,说话、举止自成一格,中国女星中范冰冰出现在那些演戏体中的概率很高,加上她的惊人美貌,所给出的往往是美轮美奂的幻象多过现实感。所以这个聪明强悍的女子,遇到《苹果》和《观音山》这类可以让人记住她的声音的片子,当然会一口咬住,据说开公司三年没炒过人的她,因为公司内部有人反对她出演《观音山》,她放出了狠话,谁反对她演这部戏谁走人,范爷威武啊。
至于张艾嘉的表演,比起之前看过的她的舞台剧华丽丽上班族中那个女强人,有劲道多了,虽然她在《观音山》中妆容黯淡,服装丑陋。这是一个走不出丧子之痛,事业停滞,生活所迫,需要出租房子贴补家用的过气京剧演员,属于最被生活重度亏待的人群。影片在大陆放映有所删减,本来开始有一段张艾嘉角色被人顶掉、到团里大闹的戏,我觉得这个戏删得不妥,现在这样让她中间黄着一张脸突然出现,显得很突兀。对女人来说,尤其是职业女演员,失去舞台、中年丧子夹击,的确是重创生欲的事情。这样对她两次自杀的背景交代,就比较充分了。当然两次的心境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实在是无法找到再坚持下去的理由,第二次想通了,现在这样和这三个孩子在一起的快乐,迟早也是会失去,越是怕孤独,越是被辜负。所以她不再留恋现实的短暂欢愉,放下一切,笑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