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人节,深圳的当家戏是《我爱桃花》,这个版本我没看过,我看的是梅婷版。
以我对话剧的无限包容性喜欢,此剧不算挚爱但是可以讨论。号称三维的剧中剧结构不算多新鲜,还是起到了变焦的作用,不然老在唐朝里混,显得隔阂;台词不算多出彩,还是可以笑,有我好的那口大段不喘气台词,“我听到叮当作响的白骨在夜晚的石板路上踽踽而行!白骨在我内心宽广的街巷上偷窃着春天。雨抽打在窗台上,我多么希望这戏剧的大幕拉开而后再不合上。我讨厌生活,我愿意走进戏里不再出来,我要用意外的刀剑把白骨敲碎,在阳光下把白骨焚烧……”梅婷比较颠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奠定的苦情大青衣形象,来了个风骚轻佻辣子小媳妇亮相。
话剧就是锻炼人,所以虽然花大力气,挣小钱,有业务追求的明星,有机会都愿意操练一把舞台剧,真提升真过瘾。有话剧教父之称的尹涛胜因为所演角色冯燕的自私懦弱到令人反感,连带演员的没怎么觉出好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看成是褒奖吧,比如演秦桧的遭殴打,都是因为戏真。倒是张婴的扮演者,有沪上演员的味道,看似三人中的配角,其实挺出戏的,现场装聋作哑,自己家里也是不清不楚的那么个格局,小聪明,大隐忍,原来上海男人从唐朝对太太就这么忍得啊。舞美艳俗一点,也看得过,尤其梅婷的那套粉绿小褂,跟《三枪》一个系列的,但比后者耐看多了,有时装感,上海人做舞美,比老谋子洋气。这么排查下来,剧情不是很爱,故事老套,讲的是张婴妻红杏出墙,与冯燕通奸有染三年,相安无事,突然平静被会错了意的张婴妻打破,“我要巾帻你却给了我一把刀”这句最流传,于是刀下上梁山,演变出了五种结局。上面这些是“戏中戏”,这三个人在排戏,现代社会中,张婴妻和冯燕的扮演者有着和唐代故事一样的情感纠葛,故事从古代到今天来回窜。结局一,杀张婴妻。结局二,杀张婴。结局三,冯燕自杀。结局四:刀还鞘,心已凉。结局五:戏里戏外,苟且回归,但那把杀人的刀,最终永远插在婚姻生活中,无形胜有形,刀的笼罩之下,生活继续下去,关饷了吗,快过年了,你家我家,都要花钱呢。
过年前,围脖上有《半生缘》的春运版疯传,民工老婆曼桢对民工世钧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一下子把悲情张爱玲与时俱进到21世纪荒唐民生,无论怎么穿越,回去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种带着刀伤和无底黑洞,坚持回到轨道上的意志和能力,可歌可泣,尤其可泣,在心里慢慢泣吧。这么个故事,从唐朝到今天,无解,再过一千年还是无解,人性一次一次栽倒在同一条河,心碎之凄美自有迷恋之处,抑或玉碎瓦全之间,做出洁癖的选择,同是破碎,审美相反,价值迥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多么粉红的画面,多么安宁的意境,多么亘古的情怀,继续爱桃花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