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吃!
(2010-07-03 10:34:13)
标签:
动物大梨丫丫姥姥瓦瓦瓦杂谈 |
分类: 鸭子 |
丫丫这个人,两个字当头,一个是我,一个是吃。BB时代学说话的时候,会用的第一个人称代词就是:我。发成“瓦”的音,从早到晚就听她瓦瓦瓦,瓦吃,瓦要,瓦下去,瓦上去,瓦看看,瓦拿拿……试着教她说“你”,你好,你吃……她就瞪着小眼睛装糊涂,还照旧瓦瓦的,瓦好,瓦吃……朽木不可雕,我没好气地说,瓦是小笨蛋。她这下明白了,正色道,妈妈小笨蛋。至于当年丫丫对孔融让梨的解读最经典了,当时讲完故事以后,问,现在有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大梨给谁吃,小梨给谁吃啊?丫丫认真地说,没有小梨,都是大梨!先人后己的教化实在战胜不了喜爱大梨的感情,只好把亘古传说改了。此人就这样瓦吃吃一路过来。现在大了,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安排吃喝大事,晚饭后最饱发困的时候,都不忘把下第二天晚上吃什么的单。这样下午放学的时候,她就在路上给同学讲,我晚上吃红烧肉,我晚上吃羊排,我晚上吃豆瓣鱼,我晚上吃葱爆羊肉,我晚上吃咖喱牛腩……她晚餐的主菜食谱,常常把这个时间都有点饿得眼睛发蓝的发育中的小孩羡慕不已,口水四流,估计回家后都走上亲自过问伙食menu的康庄大道上去了。
馋没关系,但是不能太狼性,心里只有自己,人要懂得分享,这样天地才大,才能更好生存和进化。
我深度采访过熊猫爸爸潘文石教授,他讲了个理论,就是动物世界有一个利他主义。所谓利他主义,就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适应性的表现。对于一般动物而言,产生利他主义情结的原因可能更多地是出于本能和遗传,当然也不排除它们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而导致利他的可能性。从总体上看,动物没有人类所具有的发达理性和计算能力;所以,动物中的利他主义更多体现为一种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比如在南非沙漠,每两年才会下一场大雨,但这里却生活着一种叫做沙龙兔的动物。每次下雨,一只成年的沙龙兔就会跑上几十里寻找水源。找到水源后,这只沙龙兔会立即跑回来带上所有沙龙兔向水源狂奔。到达目的地后,这只带路的沙龙兔大多会被累死。再比如,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孙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动物们几乎都逃走了,唯有树虎没逃走。经观察,人们发现每一千只树虎总有一两只被树胶粘住,于是有些树虎就冒着生命危险留下来喂养那些被树胶粘住的同类。
经过近十年的苦口婆心絮絮叨叨,丫丫现在好了很多,吃东西在自己充分得到满足的同时,知道让别人一下,但问题是此人什么时候没得到满足过啊,从小吃香得喝辣的玩高级的,没有最满足,只有更满足。所以BB时代的狼性还是要归结为人之初性本恶,人之初,性本瓦,教化是必须的,人有学习的能力,有计算的智慧,有飞速进化和刷新的生理设置,但是致命弱点是先天本能就不足够,离神的距离,离大自然的距离,离真理的距离,离本质的距离,有时候都比纯本能行事的动物要远,人类的高贵在于,不教化,不成材。
很多事,表面看在做无用功,无用得让人绝望,比如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在积累,就像容器一样,一直一直往里注水,不管多大的壶,总有注满的那最后一哆嗦。丫丫的觉悟提高跟我天天念叨有关,最终那一哆嗦缘于我的一次突然失控。那是饭后的喝茶聊天时间,说起我小时候饭菜吃什么,我说当然没你现在那么高级了,翻来覆去焖豆角,炒青椒,炒花菜,炒卷心菜,醋熘大白菜,烧茄子之类,加一点点肉丝肉片肉末。通常是两个菜,一个汤,番茄蛋花汤啦,冬瓜汤啦,丝瓜汤啦。姥姥的菜做得极好吃,她自己是绍兴人,嫁给了保定人,做菜是那种南北融合,家常而考究的境界,一个普通的蔬菜,都炒得很漂亮,说实话我手不笨,干啥像啥,是得姥姥真传,不是我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也是特别能吃,每顿都把两盘菜一碗汤吃见底算。说着,我突然愣住了,人像中了风一样不能动弹,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一直流一直流。丫丫老三老四地说,这孩子怎么啦,突然哭成这样。一口气总算喘过来,能说话了。我说,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事,我顿顿把两盘子菜干精光,我姥姥吃的什么啊。我放学回来,姥姥已经把饭菜摆在桌上了,我边翻着小说杂志边狼吞虎咽的时候(跟现在的鸭子一个德性),姥姥会继续收拾厨房什么的,很少跟我一桌吃过饭。我突然在人到中年后的这个黄昏,想到了这个问题,那些年,我把菜都吃光了,姥姥每天吃些什么啊。最大的可能就是用剩下的菜汤拌着饭对付掉,成年累月。现在写到这,我还是不能自已,屏幕都是模糊的,狠不能狠狠抽自己一巴掌,真混蛋啊。
从那天起,丫丫知道吃得最香的时候,都记得显得不怎么经意地憷我一下,你也吃!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huangxiao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