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大学同学猫总来深圳出差,一起吃了顿饭,同学应该是所有关系里,最最放松和相知的关系,因为那是一个共同长大成人的过程,无论最后有怎样的抵达和降落。
跟猫总接近,一来因为是同乡,二来家庭关系类似,就是疏离。大一集体想家的狂潮中,我们俩是另类,俩人都是从小住校,自己长大的,惯了不想家,人在他乡,因为不知道想什么好的空寂感觉凑到了一起。猫总的父母都是外交官,父亲当时是驻俄罗斯二秘,后来做到大使,在欧洲小国转来转去,把猫总扔在国内,除了每月寄钱,就让他自生自长,信和电话都极少。猫总4年大学,寒暑假一次没回过家,回去也是空房子,还不如在学校有饭堂吃呢。有次春节过完年,我回学校,不知道从哪儿弄了条大前门带给同病相怜的猫总,令他感激涕零,交接烟的时候我们在阶梯教室佯装看书,实则瞎聊,他说寒假里病了场,高烧,以为自己会死,觉得自己像个父母双全的孤儿。我完全能理解。对我来说,孤儿不至于,但从来没体会到过从书上、报上、小说上读到的扒心扒肺的父母之爱,始终客客气气,彼此决不亲狎,无论哪个阶段,对思念的表达,似乎也是无从说起,实在是也没多思念。我这么理解,人之常情不是没有,但是压抑久了,先是不会表达,慢慢也就无从表达了。恶果是直接导致我始终处理不好亲近关系,任何时候需要距离、空间和自我,同时病态要求百分百关被注度,拧巴吧,实在是自幼被忽视伤了。
现在的猫总是金融界精英,空中飞人。退休外交官父母帮他带着女儿,小丫头据说教养很好,外交官的孙女嘛。完全不像她爹,因为自幼无人管教,邋里邋遢,至今举止大老粗似的。我说你父母终于还是食了人间烟火,肯给你带孩子,羡慕啊。猫总说,他们缺这课,自己的孩子没带过,得补上。我说,我父母也缺这课啊,我最焦头烂额最难的时候,他们也没吐个口说要帮我。猫总说,你家不一样,鸭子太特殊了,他们一定是被鸭子的混世小魔王时代吓倒了,不知道怎么带她,怕彼此毁掉。我告诉你,鸭子小时候,我见到以后,都吓倒了,为你捏把汗,不知道这孩子和你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我甚至担心会不会出悲剧。鸭子那样特殊的孩子,除了当妈的责无旁贷之外,别人是不敢担这个责任的。现在你看,你真把鸭子带出来了,鸭子现在多有型啊。说明你父母的躲闪的正确,当初他们如果介入,教育理念的差异在鸭子这样特殊的孩子身上一牵扯,可能结局会很糟糕,你想过没有。
我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想过这事,我不知道猫总说的是否对,起码这是一个能让我松弛的思维角度。否则,在这个问题上,我永远不能松弛下来,我不松弛,我父母也没法子松弛,这事真要像传说中的
“来不及大哥”的名号一样,来不及了。
猫总说,春节回家吧,每个春节都回家吧,不然来不及了。看看,一起长大的人,词都能想得到一起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