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还是没复原,这篇作业旧稿用充了,尾巴是新的,那是对自己的要求,远远没做到。
专栏
低碳心灵
做企业的朋友过境小聚,说到艰辛世道中,事业蒸蒸日上,最近连续拿下国家地产项目。奥秘就是低碳概念。朋友说,买了德国的专利技术,在做一种不用空调不用暖气,就可以住得很舒服的房子,这样一栋大厦,得比普通大楼,减低多少二氧化碳排量啊,所以金融危机之下,企业产能仍然高企,可见当今世界,低碳二字,人心所向。朋友说,地碳建筑,即便成本翻着倍的高,倒是价格背后的利润更加可观,所以产品令视利润为根本的地产商趋之若鹜,这就是双赢吧,低碳和利润。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升温环境恶化,温室效应与“碳”也密不可分。大气中吸收热量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据专家计算,如果你用了100度电,你就排放了78.5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其实,“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在做事时,多想想这样可以少排些碳吗?那样做会不会给地球造成更大的负担?明星代言也不都是我赚钱,周迅就用行动为低碳生活代了言,她把自己2008年的飞行理数,折合成二氧化碳排量,再折合成钱,全部买了树苗,运到西北栽种。这个行动名为,碳补偿,为自己的碳排量买单。这样的补偿很直白,表率作用清晰,算是明星代言中的极品。这样的明星曝光,比靠家庭纠葛,男女纠缠,吸毒现场,娱政绯闻来得多么体面,声名干净。
降低二氧化碳排量,除了工业控制是大头之外,你我他每个人生活方式的检讨,也很见效。专家说,你的责任是,把家里的灯泡换成节能灯;购买产品时留意产地,就近选择,产品的运输也会造成“碳”排放;出行尽量步行,交通工具尽量选择公交、火车而不是飞机,飞机是世界上碳污染最严重的交通工具;有车族出门尽量拼车,吃顿饭一人一辆车前来,最让人看不过眼了;能循环使用的东西绝不只用一次,废物利用既能省钱又环保……为了补偿你所排放的“碳”,每个人每年都应制定计划,栽种一定数量的树木。这些都不难,重在意识,回家先把灯泡换了,也成。
前面说的都是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是物理性的,心境的人文环境的低碳营造,其实更难,更迫在眉睫。人心积碳的结果,伤己及人,百害无益。现代都市人,关在空气不流通的空调高楼中,太容易有颗蒙尘的心灵了。人和人之间互为净化器难,互为碳源倒常见。所以我视情绪碳转移和碳传递为不道德,你怎么被对待,就怎么对待别人,如此良性循环很脆弱,恶性循环一经形成,万劫不复,折戟沉沙,情绪紊乱,态度暴躁,抑郁高发,老病幼生。我在这里说三道四,其实也常常苦于找不到情绪碳补偿的方法和路数,运动是其中之一,宗教是其中之一,移情是其中之一,沉迷嗜好是其中之一,男人小酌女人血拼是其中之一,敬畏工作是其中之一,选择性遗忘是其中之一,关心亲人朋友而不是放大镜对着自己是其中之一,只要能把情绪中的二氧化碳降下来,很多时候貌似在帮助别人,其实是更是在帮自己。这些都不难,难在自觉和维护,手段成为享受,不让自己的碳变成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驱赶积碳,就是驱赶人性黑暗。
这是做人的领悟,推己及人,也是公德。就像前面提到的昂贵的低碳建筑,让我们的心住在低碳的生命躯壳里,这是一件遑论成本的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