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春晚做成中国影视典礼如何

(2008-12-09 16:11:39)
标签:

中国影视

春晚

金马奖

典礼

曾宝仪

娱乐

    专栏

    金马奖颁奖晚会那天,我和朋友聚餐然后看电视观礼。都是同行,现任或者前任娱记,边看边讨论边评价,现场感受,幕后花絮,艺人绯闻,惊艳排名,表演打分,剧情介绍……不谦虚地说,内行说话。当然了,那是聊给自己听的,信口开河,百无禁忌,如果有录音机笔录下来,COPY到次日金马奖的版面上,就是篇可读性超强的东东,即便自己真端着写些隔岸观火的文字,料也不会这么足。

    无度有偶,看曾宝仪博客,她听了她爹曾志伟的独家现场解说版,觉得那个更超值:家父坐在右边,中场他的好友朱延平导演不耐寂寞就过来一起坐。我真心推荐明年金马奖应该让他们俩人主持一个特别节目,一边观礼,一边聊聊电影圈花絮,一边谈谈观礼内容。我坐在那儿都被两位贱嘴搞得笑死了。但是林青霞一上台,两位中年男子不约而同说:“真漂亮!都没变!真厉害!”好真实的观众反应啊。我都能猜到这俩块宝嘴里出来的话,得多找抽,有多让人喷饭,也同意曾宝仪的建议,让这俩活宝主持,虽然常会出“我抢了黎明的奖,但他还活着,你(林嘉欣)夺走奖项,梅艳芳被你气死了”这样的离谱动静,容他们恶言恶语一下,总比对着嘟嘟那张整容过度变形规模直追杰克逊的脸舒服多了,艺人就是这么残酷的,光鲜是你的义务,但是为光鲜付出的代价,观众没有义务陪着看。

    总体说,台湾大陆还是同根同生,比起被殖民文化浸淫近百年扮鬼扮马的香港秀场来,两岸气质相近很多,金马典礼上居然还有魔术和武打表演,真是就差舞狮了。总之瞬间有不分魏晋的感觉。但是历届包括本届金马典礼上,有个共同的气场,就是台湾电影人之间团结一致,振兴本土电影的劲,很抱团,让人觉得是一股合力,所以今年《海角七号》票房大热,台湾电影人有藉此重振台湾电影意思,现场嘉宾和演员,从李安到林青霞,从国宝茂伯到鼓手水蛙,从男主持黑人到金马奖主席焦雄屏,他们身上都有那么股劲,就是华语电影加油,台湾电影加油,而不是谁腕大,谁大师,谁影帝,谁影后那么功利。这种东西,权且称为理想主义吧,很珍贵。所以最后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两项大奖,再次成为金像大赢家《投名状》的囊中之物,我和现场和电视机前很多观众一样,嘴巴张成O型,很吃惊,很惋惜。不为别的,大资金大制作的鸿篇巨制当然有震撼的地方,起码资本换市场,观众得到超值视觉。但是《海角七号》这样的文艺片所表达的,那种本土的坚持,本色的维护,真是触动人,比起中国几大导演日益机巧的工业之作,我个人更享受《海角7号》所渲染的爱的发生。至于受到诟病的日皇倾向,也是没话说了,对台湾对香港这样曾经被占领或者殖民的地方,历史造成的某种情绪,你让抒发,不让抒发,他们都在。

    说到华语几大电影节,香港有金像,台湾有金马,内地有金鸡百花。相对于金象和金马各自面临的问题,曾经星光灿烂的金鸡、百花影响日益式微的态势,无法遏制。偌大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政治、经济、体育领域,渐渐一言九鼎,因此电影人的缺席,让人无法接受。电影首先要有狂热观众,才有推动生产力的动力,造势不是几个人的事。有个民间建议啊,为什么不能把已经无药可医治的春晚,改造成一个华人的电影盛会呢,还叫金鸡百花也成,或者直接叫中国影视年度典礼,无论加入新加坡坡藉的巩俐,还是通过香港优秀人才引进计划成为香港特区人的章子怡、汤唯、胡军,传他们来走走央视的红地毯,都责无旁贷吧,更不用说现在纷纷北上开工的港台明星了,只要收到邀请,他们会趋之若鹜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德艺双馨,但是知道市场在哪儿,知道观众老大,知道自己是谁。央视船大调不过头来,要不芒果台搞吧,那个春晚真没什么可恋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总有一天
后一篇:宅心安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