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锵锵是关于校园暴力,源于政法大学教授被杀事件。当晚嘉宾教授说,现在的孩子的怒火和仇恨,让人不能理喻。比如有的学生,只是因为学术观点上的不同,转脸就在网上对教授破口大骂,这样的孩子让人打寒战啊。
老窦没当过老豆,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就更加没有承受能力。他说到朋友家去,朋友的孩子在上网,爹妈小心翼翼地问,这次考得怎么样啊。孩子脖子一梗,牛眼一瞪,把父母吓得,立马避下。窦文涛说,那喷火的眼神能杀人,太可怕了。他说的那个眼神,我们亲自当父母的,都遭遇过。现在孩子们长大的历程里,没有朋友同行,兄弟姐妹相伴,就是说连个发牢骚的人都没有。有的只是枯燥残酷的学习和排名,面对浩瀚信息世界,他们其实是无助和毫无排解方法的。窦文涛说,既然收入是隐私,小孩考试成绩也应该是隐私,不应该张榜公布吧。嘉宾教授说,岂止公布啊,很多中小学生连上课的座位,考试的教室,家长会的座位,都是根据分数排的,那种挫折感……想想这样环境下度过青春期的孩子们吧。所以离他们最近的人,老师和父母,就成了他们所有情绪的承载对象,尤其是恶劣情绪,年纪小的时候,是喷火眼神,大了,就是把仇恨付诸行动的可怕能力。
周末逛街碰到一个女朋友,一看就是没心没思地在瞎逛。我问儿子呢?她说,本来说好一起去看007的,儿子突然更年期犯了,说,你出去!所以我就出来啦。女朋友的儿子上初二,看起是个斯文懂事款,但是据朋友讲,他小人家更年期说犯就犯,犯起来出口伤人,家里无人敢惹。女朋友苦笑,也好,这个家只容得一个更年期啊,所以儿子更,我就不敢更了。这不是一个特例,我的很多朋友,孩子都在十三四岁,叛逆期到青春期的过渡,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乖孩子乖张孩子不论都会跟父母其中一方或者双方水火不融。家长多数的应对就是克己,觉得孩子可怜,他们压力大,要面子,不懂处理,只能回家跟父母犯浑。我不同意这样忍让,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比如起码的礼貌,他轰你出去,你就出去,这事过底线了。这样被忍让出来的孩子,上了大学,就是敢对教授破口大骂,甚至做出更出格举动的小暴徒。因为他们觉得世界欠他们的,那时候的喷火的眼神就是大兴安岭山火,谁都回天无力。
社会的东西,我们没办法,但是要对自己有办法。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自己的问题。我女儿常常在我情绪好的时候,说些刻薄话逗我,然后告诉我,你就是这么说我的,你恐怖吧。是啊,恐怖的是我们自己,不是孩子。我想想我最不能搂住火的时候,往往是看到孩子在犯跟我一样的错。老说下辈子怎么怎么样,孩子就是我们的下辈子,看到他(她)跟你一样粗心,跟你一样不懂珍惜,跟你一样不会迂回,跟你一样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才是最绝望的地方。这么想,宽容孩子就是宽容自己,这不是谁怕谁,谁忍谁的问题。还有学习成绩,学校为什么那么看重成绩,那是因为社会看重,社会看重也就是家长看重,学校说了,学习要求松了,首先不干的就是你们家长,先有鸡先有蛋扯不清楚了。有一样扯得清楚,我们是不是会为孩子的成绩而苛责他们,我想了想,我会的。我表面多想得开,明明知道成绩算什么啊,以自己为例,基本上读书时候成绩比我好的,没我混得好,成绩没我好的,比我混得好,一点不夸张,已经成为既定铁律。但是面对女儿的学习,我还是会要求她好。我的理由是这不光是面子的问题,这还是一种习惯和风格的培养。这些都是理由,归根到底,我是成绩论英雄这个普世价值观中人。想明白这些,要跟孩子沟通,把这些话讲给他们听,死扣也要大家互相坦诚分担,不要小看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只要你把时间给他们,只要你把心门敞开对待他们,持之以恒以慈悲以精力以爱,这些小冰块会融化的。最大的好处是他们会知道,这个世界有些问题无解,但是不等于可以无理。尤其是对最爱他们的人,爱只能回报以爱,不可以是别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