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顾明远说,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他认为,有的孩子大器晚成,在小学阶段会表现得非常一般,如果过早地给他一些“你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对这个呼吁,作为一个自己从来没当过三好学生,现在又有了一个从来没当过三好学生的女儿的吃不着葡萄就说酸的妈妈,我先明确表态支持。
我反对的不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只是个符号,我反对的是一种评价体系,什么好都是那一小部分人好,没戏的永远没戏,这个后果是什么?孩子天生迥异,智力能力不一样,反叛时间开始不一样。得到好评的如果只能是少数,多数孩子就永远没机会。哪个孩子都需要被肯定,被连连肯定的他(她)的孤独优越感其实也很脆弱,而那些得不到肯定的,他(她)就容易走向反面,放弃自己,直到失控。你放长远一点看,如果一个社会中多数的成年人,都是在挫败、不被承认中长大,这样的人群,除了没有责任感、上进心和自信心,还人人心中充满块垒,如果有这样的分母巨大,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悲观和秩序混乱的。当然心中块垒有时候也是动力,多少大文学家靠着心中块垒,成就作品,悲愤出红楼嘛,但记住,要悲愤加秉异才能啊。而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快乐的工蜂,踏实的螺丝钉,如果螺丝钉们从芯里已经锈住了,这个社会的基石就很不靠谱。
为什么一些好的私立学校出来的学生非常自信乐观,因为他们的老师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考试不是最棒,吃饭吃得好也是最棒的,成绩不是最棒,跑得快也是最棒,手工不是最棒,懂得感谢也是最棒,甚至能自己收拾好自己的床铺,不再乱七八糟,也是最棒……学生家长说,表扬费在昂贵学费里呢……玩笑归玩笑,每个孩子,一定有他(她)晶晶亮的地方,好的品质,就像优质酵母,只要保护好,一定会发酵和膨胀,至于人的弱点和缺陷,类似性格中的腐朽菌,如果任其泛滥,那这个人说吞噬就被吞噬了,同时殃及环境……我女儿就是个例子,她在学校里,是员出名大闹将,别说三好学生了,基本上嘛好事轮不到,除了挨批评罚站和写检查。这些我也能理解,全班60个学生,老师对害群之马当然只能用大棒,不然基本秩序不能维持,教学就不能正常推进,只能牺牲对个体的尊重和培养。我女儿同时在一个课外教育机构学英语,那叫一个开心,每星期就盼着去,暑假安排了带她搭邮轮出海,都因为耽误了机构的课,要放弃旅行。女儿有时候自己也困惑,说同样都是我,怎么我在学校就那么落后,在XX就能名列前茅呢。这就是不同的教育理念出来的结果吧,课外教育学费昂贵,理念先行,鼓励为王,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枚瑰宝,这种理念下出来的孩子,个个小胸脯挺着,人人三好,没有落后生。我常常想,就冲孩子的由衷自豪和对兴趣的保护,这份学费交得也值啊。至于义务教育,多年如一日,严厉、刻板、标准陈旧,船大难调头,无论怎么样,还是自信满满精神物质富足中度过童年的孩子,成年后性格阳光,不会遇事就往坏了想……两种理念,优劣良莠有度,有时候也不排除严厉规则和磨难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好学生好成绩得到应有的奖励也是应该的,可不可以多些好呢,一好二好三好四好五好,让每个孩子的好品质都能有份得到肯定,每个人都能觉能感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永远没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