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单助人为乐的事

(2008-07-15 10:33:24)
标签:

高考成绩

雨篷

文学刊物

张孟苏

新加坡

文化

分类: 笑傲江湖

 

   

 


    专栏

    在我们这个时代,张孟苏的新闻,就相当于高考灰姑娘的神话。张孟苏将成为一个案例,被老师和家长记住,她的故事,比那些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对我们教育的未来,更有先进导向意义。

    张孟苏到武大参加一场招生咨询会,当日暴雨,赶到时西南大学的一位女老师在很吃力地拆雨篷,张孟苏见状就走过去帮她的忙。这个自然的动作,被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师看到了,叫住了她,请她到酒店详谈,其实就是给了张孟苏一个面试的机会。

    张孟苏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高考成绩不好的她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履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得知张孟苏综合素质如此全面,新加坡老师如获至宝,当即决定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并给予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高中三年,张孟苏一直是“活跃分子”: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团支书,经常为宣传海报等事情熬夜;担任校文学社社长,带领社员组稿、编辑、拉广告,出了一本文学刊物;发起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同学去老区体验生活;高中三年都租房子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没让家长操什么心;张孟苏去学跆拳道和书法,总是一边帮老板做事,一边学习,这样别人都不收她的学费。学韩语,她一番言之有理的巧言,让老板给自己免费。这说明她有公关能力和概念,这些为她面试精彩埋下伏笔。

    这么说来,那些新闻标题,《助人为乐低分女生被外国大学录取》之类的,是在误读,张孟苏哪里是助人为乐那么简单,助人为乐是她的人品,没有全面的个人的综合素质跟上,在高考成绩不佳之外证明自己的能力,哪间外国大学,也不一定就冲做好事要人,到底,高校是在招人才,不是在找义工。张孟苏如果光会助人为乐,估计今天就没这个新闻了。

    梁文道说,我时常遇到一些把比尔·盖茨当偶像的年轻人。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告诉我,有一天我将在《财富》杂志的富豪排行榜上看见他们的名字。但是当我问到他们想借着哪一种事业去获得此等成就时,原来的滔滔不绝却化成了片刻的沉默和迟疑。那是因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功成名就,而不是自己的兴趣,他们就没有真正的兴趣。然而,当年的比尔·盖茨与拍档保罗·艾伦从哈佛出来闯荡江湖,他们有没有想过会有今天这种身家名利呢?盖茨说他那时的志愿是要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部电脑,而不是当世界首富。印度裔澳洲名厨杰夫·甘比诺拥有一个餐饮帝国,还养了17匹纯种赛马与一辆劳斯莱斯。但是在45岁那一年,他毅然放下一切,改行为街头露宿者提供食物;同时开设训练班,让游民得到谋生能力。甘比诺迄今已经协助了一千多名露宿者离开街头。每个星期有两天,他更会亲自下厨做饭给他们吃。他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享受烹饪的乐趣。

    这就说到根本了,是先有兴趣还是应该先有目标。是做永远一个兴致勃勃的人,还是做一个目标明确的人离成功更近。具体到高考这事上,就是先不顾一切心无旁鹜把分数拿到手,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把更多精力花在让自己成为一个丰富的人上。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样,谁敢拍着胸脯对一个要参加高考的孩子说,分数不重要,首先要光大自己的兴趣,然后前途一定亮堂。现在张孟苏的例子出来了,从她的精力和时间分配看,显然不仅仅是得更多的分,而是坚定地用来满足自己的兴趣,让自己变得丰富,她是幸运者,在即将走弯路之前(高考失利),获得机会。但愿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机会,不再是新闻,这样的案例,不再有讨论价值,而是价值取向本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鸭青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