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有次饭局,我给这些毕业十年以上的家伙们做了个口头问卷调查,谁到现在还做关于高考的梦?几乎无一漏网,梦境如下:数学一题不会,历史政治全忘,带的笔均坏掉,找不到考场……细节有出入,总体一致的地方就梦的性质,都是恶的不是美的。2008年高考,在暴雨中进行。对于考生和考生家长来说,暴雨好过炎热吧,在这个心理影响绵延一生的日子中,凉爽是上天最大的礼遇,考生谁心里没团火啊,这三天太难熬了,难熬到演变成大半生的恶梦,生活中没有哪件事,能有这样登峰造极的集体地位了吧。
作为媒体人,告别高考一百年后,我还有件生命不熄,操心不已的事,就是年年忙活一下高考作文题相关报道,要么被约写一篇,要么约别人写,要么做高考作文题相关的中小型(说大型太无耻了)策划。这事分开说吧,先说自己写,有几年被编辑约,高考语文题目一俟公开,就跟考生同步写。每次写的时候,我都庆幸自己不再是考生,可以信口开河,我深深知道,我的同题作文,交给判卷老师手里,永远不会有高分。即便不知道可以怎么写,还是知道不可以怎么写的,就是我当下的写法。可以和可读之间的鸿沟,就是分数和个性的关系。再说约别人写和做策划,这都是有游戏成分在里面的,常常越是名家越是离题万里,因为他们深谙语不惊人死不休之道,想惊人,就顾不上周全了。今年看了郑源洁的写的北京题目《我坐着杯子飞行》,方方的《今年湖北的题目小家子气》,叶永烈的《他们》,都觉得属于叫好不叫分型的,也就是说,只有不需要高考分数的人,才能特立独行我手写我心。孔庆东孔大侠的博文《今年的粽子什么馅》,直接给今年高考作文弱智矫情的定义,至于我自己,弱智这样的词用了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面对那些很思辨很时政很几何的高考题,我常常觉得自己弱智,光审题就就审得发懵,不得不佩服现在的高考生,多难的题目都能说道说道,太了不起了,每每看到高考题,我都觉得应该重新评价全民的写作水平。现实中是不是这样?但愿吧。有时候手段就是目的本身,真不能太追求真谛了。
高考作文说明一部分高考的意义吧,也不是全部,我要说的就是高考这个独木桥。我至今认为,高考还是独木桥,即便出国,避掉的不过是中国桥,美国桥,加拿大桥,英国桥,澳洲桥……还是得照过。不走这个桥的少数天才精英,远的像大学肄业或根本没上过大学的盖茨,乔布斯,戴尔这些我们手中使用电脑品牌及天文财富的拥有者们,老的像胡适,没文凭照样当北大教授的国学大师们,小的像韩韩,干脆考都不考,尿都不尿文学界,直接赛车界,如今小寒同学江湖上一言千浪……他们都是异数,是命运了选择他,不是他选择了命运,千万别直接奔着这路去,这赌大了去了。除非你确实天赋秉异,或者含着银勺出世,容得你这把自己一生当试验品过,等待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降临,谁知道呢。否则,走众人在走的路,是对的概率,就是该学习时候学习,该奋斗时候奋斗,该享受时候享受。要么悬梁刺股参加祖国高考,要么投入更多金钱和悬疑,参加外国高考。在年轻的时候,像很多人一样,花很大精力,学些一生也不会用的东西,写些永远也不再写的文字,不要埋怨,不要哀怨,就当人生必选课,我们吃的东西还不是样样有营养呢,何况知识。跨越了这座桥,就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大学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熏陶,一种方法,一种识别,你在大学里得到了什么样的文化熏陶,取得了什么样的方法论,至关重要,真正的甄别始于此。但是,桥,还是得过。哪怕为此一辈子做恶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