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们责无旁贷地幸福了

(2008-06-09 17:12:21)
标签:

欲望都市

mr.big

长棍

fendi

凯莉

曼哈顿

分类: 娱事

 

   

    

       专栏

 

    我追逐美剧,始于《欲望都市》和《friends》,10年了,谋杀时间无数,花在这个上面的光阴,抵上了休闲大半壁河山。去香港看电影版《欲望都市》前一晚的暴雨中,居然涌动兴奋,这是拜那四个以物喜,以己悲的女人所赐,某种程度上说,我之所以为我,她们给了不少力量和精神引导。这是后来者《女人邦》、《口红森林》甚至《绝望主妇》之类替代者所永远不能抵达的地位。

    看电影的时候,我问旁边的同行,你觉得凯莉漂亮吗?同行说漂亮啊,你不觉得啊。我是不觉得,因为熟悉到了不分美丑的程度,这是一个什么境界,最最熟悉的朋友之间,才会如此不辨美丑。凯莉写专栏,把自己写得双L俱全,双L就是商标和爱情(LabelsandLove),令到多少中国写字女人气绝。1998年,《欲望都市》播出第一季时,凯莉还是一个爱情月光族,混搭着跳蚤市场买回来的各种服饰和鞋子在曼哈顿街头晃晃悠悠。10年过去了,修炼成精的她说,我站在高跟鞋上,看到了全世界。

    电视剧版中一个情节,非常具有启蒙感。凯莉曾经纠正要抢她包的贼说:“It'snota bag it'sabaguette”(它不是包,是长棍面包包)。话说10年前,1997年FENDI此款包面世,命名Baguette,在法文里意为长棍面包,因法国人习惯将长棍面包夹在腋下匆匆赶路,而这款小皮包的背带很短,正好大小适宜夹在腋下,由此得名。开始Baguettebag并未销售火爆,FENDI看中了当时刚刚开始拍摄的《欲望都市》,大力赞助,令女主角凯莉和其他三个时髦女郎拎着Baguette全曼哈顿到处跑……不久电视剧大热,随之Baguette也被女性观众热捧,一时千金难求。ITBag(非买不可的包)的概念就这样建立起来,直到现在。《欲望都市》和品牌故事如此水乳交融,我们把这一代人的时尚启蒙归功于斯毫不为过,哪找这么寓教于乐的好教材去啊。

    10年来,写作着的凯莉喃喃自语式的台词几成经典:

    爱情会逝去,鞋永远在。

    我真的爱那个人吗?或许我只是对痛苦上瘾?对捉不住的男人的欲望所带来的强烈痛苦,其实每个人都在戒某些东西,好比戒酒、戒毒,甚至是戒上一段感情吗?

    跟男人说我恨你,你将会享受这辈子最棒的性爱;跟他说我爱你,却很可能再也见不到他。

    人越少则冰箱越要大,精神空虚可用食物填充。

    没有任何事任何人,会重要到需要你过了半夜12点还苦想不睡。

    以前的恋人打电话来问你最近好不好……要说好。

    真喜欢一样东西,就买吧。

    曾经背叛过你的情人,想要回头,说不。你曾经背叛的情人,请你回头,说不。

    永远不要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爱我了?”

    多赚点钱,但不要多到谁看上你你都要疑心的地步。

    知道我是怎样被《欲望都市》熏陶和教化10年的了吧,台词成诵,桥段成路。然后与岁月俱老,心安理得。电影版为铁杆粉丝拍的,无论如何,这一代人就是《欲望都市》的票房保证。

    电影在剧集完结之后四年开拍,情节也是延续的,街景繁华如昔,人约黄昏依旧,就像生活一直在继续。电影一开始,凯莉和Mr.Big之间分合了100次的爱情,就老三老四地直奔硕果——梦幻婚礼。凯莉接受时尚杂志采访,试穿西太后(VivienneWestwood)婚纱,邀请200位客人参加婚礼……我嘀咕,这架势非吓到人不可,不是人人都是形式主义狂的。果然把Mr.Big吓成了落跑新郎。故事至此展开。

    墨西哥海边独栋蜜月房,加了三张机票,变成4个女人的聚会,面对萨曼莎为女友疗伤的盛大安排,工作狂米兰达先说,不行啊,我要上班。然后接着问了句,那里有网络吧,就花枝招展地一起去了。还有夏洛蒂,她是那种迷恋梦境也得到梦境的幸福女人,面对女友的遭遇,她的出离愤怒让人感动,女友相惜就在此刻。女人之间的友谊很难评价,她们在幸福的时候会互相遗忘,但是凄风苦雨中,互为遮挡,互为陪伴,不要要求太多,有友如此足以。男人永远不能明白,女人之间的友情,从彼此对物质的认同开始。如果她们都很认可某个层次的格调,甚至能细微区分物质之间的气味,那就仿佛是个通行证,足以盖上惺惺相惜的印章,友情从物质到精神蔓延开来,也不是不可以永远。

    经过10年岁月浸淫,这4位女主角,都是坐四奔五的年龄了。灯红酒绿的夜店不再是她们的圣地,她们不约而同地要面对具体生活,独自承担责任。凯莉对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珍妮佛·哈德森扮演的女助手说,20岁要享受爱情,30岁要知道自己对自己负责任,40岁,就要学会为一切买单了。所以电影版《欲望都市》,也可以说是4个纽约女人的为生活买单篇。

    片中的凯莉,除了要筹划自己的梦幻婚礼并在男主角落跑之后重新活下来,还发行了自己的第三本书。而萨曼莎搬去了洛杉矶,跟曾在她病榻前陪伴4年的演员男友史密斯享受二人世界,她从觥筹交错无所不能的女公关,变成寂寞寿司“女体盛”,化疗中的伟大爱情变成了爱情的化疗,她再次自我放逐;律师米兰达住在布鲁克林,继续经营着她和酒保史蒂夫的不匹配婚姻;夏洛蒂跟哈瑞以及养女百合的幸福生活因为夏洛蒂的怀孕而更加美满,夏洛蒂甚至担心,自己得到的太容易,当事情变得太容易我们就会产生怀疑,难道一定要很复杂我们才相信是真的吗?我们从小就相信真爱必定历经波折,第二幕一定会出现障碍,然后才能在第三幕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万一没有障碍怎么办?那是否意味着少了些什么?感情是否需要变得戏剧化才会成功?还有女人们之间,她们最大的矛盾还是源于男人,米兰达在凯莉的婚礼前夕一句成谶,她如何原谅她?她们必须学着原谅,原谅生活,也被生活原谅,在友谊和爱情中间,蹦来跳去,仍然鲜活。因为她们,女人老去,容颜变化,也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最后,凯莉得到了她的“大先生”,他们有了属于自己婚约,和只有亲密女伴参加的婚宴,这是最最光明的结果,给了生活中百分之九九得不到自己的大先生的女人一个幸福替身。电影有这个义务,就是给爱一个出路,到底镜头前面的生活是可以控制的,她们的幸福因此责无旁贷。

 

她们责无旁贷地幸福了她们责无旁贷地幸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假期
后一篇:BB问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