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家有琴童、拳童、棋童、球童……的话,考级都是不能免俗的,各种各样的段位、带位、级别在召唤,补课、备考、报名、奔波,考试,周而复始。考级通过也美不了多长时间,因为要等待下一次考级。成人世界也一样,考试经济深入到生活微处,鲜有能不考而屈人之兵的。最近的新闻是,鉴于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的情况日趋严重。国家语委4月3日透露,我国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
规范汉字书写,初衷当然好,推出考级制,就是折腾人。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把字写漂亮,当然百利无一害。看看日前公布的查尔斯王子5岁写给祖母的信,书写工整,文法规范,五岁的孩子啊,贵为王子的教养全在里面了。还有徐静蕾,一手漂亮毛笔字给她加了多少分啊,特别是娱乐圈这种文化稀薄的地方,书写奠定了她的作为娱乐才女存在的重大自信,立马有了其他小大小明星没有的文化范儿。问题是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其中包括书写。其中耕耘和收获,一点懒也偷不得。而现在需要孩子们耕耘和急赤白脸等待收获的事有多少啊,加一样汉字考级,可考可不考就算了,必须考的话,怎么挤啊,就这么点时间。孩子的爱好和学业兼顾都很难,再加上点什么,都可能是最后一片放倒他们的叶子。
我上大学的时候,全电脑时代还没到来。饭后在寝室里人人铺开一张报纸,你柳体,我魏碑,当消遣,不算什么行为艺术。所修专业缘故,系里还定期有繁体字比赛。我是个考试型人才,得个奖,拿个名次,也不是事。但是我们的老师仍然在感慨,现在的学生文字功夫没法跟老先生们比,情书都写得粗鄙,漂亮狼毫小楷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书写上,一代不如一代是必然的。即便经历了完整基本功训练,仍然不耽误我依赖电脑工作以后,提笔忘字,甚至用笔写不出什么囫囵事来,非电脑不能思维,用进废退真是没的说。
我来深圳以后,开始接触香港人,发现他们的中国字普遍都写得歪七扭八。跟他们中小学普及英语教育有关,他们学生时代花在中文读写上面的时间稀少,写得好的,当然有,是少数天才。慢慢用接纳的眼光看待,觉得成年人写出那样拙拙的字来,也挺有意思,人显得很诚恳似的。我女儿现在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或者周记,都是先在电脑上写了,然后抄下来一份交差,当然是我训练的结果,小孩是训练什么有什么的。这是她的原话,用电脑写作文文思泉涌,用笔就干巴巴写不出什么来,我听了当然喜忧参半。当然同样时间可以用来让她来练字,但我还是把时间优先给了电脑思维,否则用笔写惯了,早晚还是得再次替换,无论写字是不是职业,电脑都是绝对主流工具。这种思维替换是我经历过的,当时叫换笔,颇难受过一阵子,换毕,在电脑和网络世界如鱼得水之后,我就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回到过去了。手工之美和电脑之便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个人认为汉字的完美书写,早晚变成一样很艺术的事,少数人掌握的特长,写得好,当然是件教养加分的体面事。多数人只能电脑上见了,这是客观规律。汉字不会因此消亡,只是换了种载体更丰富地存在下去。就像京剧、武术和中医、国画一样,国粹的东西,自有被保护的方式。轰隆轰隆地大规模考级,没必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