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人的喜好其实是不公正的,比如你接受的人,怎么出格也觉得很带劲,不接受的人,说什么不说什么都是错的,原罪。我有感的是郑钧,他再负面新闻频频出街,我都觉得有资格,那是看在《回到拉萨》的面子上,他的音乐真好。包括前两年郑钧跟韩寒小将干仗,北方汉子被小韩同学步步为营定位缜密的海上风格骂术给逼急了,他在博客上张口就是我的行为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去你妈的。还是觉得很带劲,尽管韩才子也是我觉得错得起的。总之这两人的才华就是诟病豁免权。
《回到拉萨》时代吧,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热情洋溢的小娱记,忘了写了篇关于郑钧的乐评还是采访,现在那篇东西已经找不到了。见报以后,接到很多他的歌迷——现在叫粉丝的电话,跟我分享对郑钧的喜欢,对他音乐的痴迷,也有女歌迷,明显情陷的,喜欢讨论细节,像讨论心爱的人那样。这些的歌迷都是听他的现场和磁带积累出来的,很懂他的音乐。和今天超女快男工业,钱砸出来的花样翻新的狂热粉丝团队不可同日而语。话说回来,无论是郑钧还是超女快男,都是时代造就。有些黄金时代是可遇不可求,无法复制的。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繁荣,诗歌繁荣,天时地利在那里呢,现在的网络文学跟那个时代文学作品比较,也没什么可比性,怎么比啊,那个年代的作品是十年文化迷乱和停滞积聚下来的创作能量的总爆发,当然会出大作品。现在和平年代,物质丰美,文化开明,文学音乐工业化、全球化、娱乐化,这么多“化”的结果,不会是厚重,只能是薄、暖、轻,起到心灵撩拨的作用就不错了。
在这个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时代,无论是不是郑钧本意,他每骂人一次,就关注度和曝光率增大很多。比如郑钧说他参加了一个音乐研讨会,会上有个专家都说得非常精彩,第二天报上对此只字未提,就是挑了最血腥的,郑钧说选秀歌手是垃圾。你说是断章取义也好,是哗众取宠也好,反正这就是当今的娱乐新闻的取向——眼球主义。郑钧从来就是一个有火就发的人,从来就是一个直截了当的人,从来就是一个拒绝被摆弄的人,其实这也是他的本钱,况且他通常是言之有物的,不像大嘴宋祖德那种职业胡嘞。
他说艺人上综艺节目是吞火球和劈叉;他说我无法与杨二继续合作,这毕竟是快乐男声不是快乐男色。他去年说花儿乐队也特好玩:一个人不可能既做歌手又做笑星。那些花儿们以疑似西游记剧组的扮相出现,金箍棒大耙子飞舞在我眼前,我恍然明白了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亦很可能就是今时今日我们的最佳乐队。郑钧的意思是,音乐和个性是不能替代的,不能让娱乐替代一切。但是当今的娱乐工业,就是在做这件事,抹杀个性,制造没有真实年轮的短命明星,泛娱乐化,音乐本身退到不重要的地方。有些选秀歌手条件不错,但是选出来后,他们被公司安排疲于登台圈钱,迅速榨取剩余价值,不给专注音乐的机会,过气了扔掉,再重新包装更年轻更新鲜的音乐小孩,很残酷啊。其实郑钧的火是冲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娱乐机制发的,选秀节目鼻祖美国偶像选出来的歌手,那是有音乐前景的,我们的拿来主义常常是这样,学到了形式,没学到人家的专业精神。
我也看快男和超女,的确是很娱乐,我喜欢李宇春。很多搞音乐的朋友正色说李宇春根本不算会唱歌,我说不需要她唱歌,我就是喜欢这个孩子的气质和格局感。其实对真正的音乐人来说,这样的喜欢,的确比较不着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