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左右》是一个根据新闻故事创作的电影剧本,但是王小帅并没有下工夫讲故事,从头到尾,平铺直叙,按照时间顺序推进,感觉像部法国闷片,镜头很晃,灰扑扑的北京,灰扑朴的生活,灰扑扑的情绪。
一对夫妇离异了,他们的女儿归女方抚养,两个人各自有了家庭。这时候女儿得了白血病,不顾一切的妈妈想跟前夫再生个孩子,用脐带血救女儿的命,她这个主意一旦生成,就有了独立生命,像棵树一样长大,不容左右。可想而知,这个想法和付诸实现的行动,会给两个家庭带来什么样的震撼。电影突然戛然而止。孩子生下来,能跟病孩子的骨髓配上吗?孩子归谁抚养,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什么。留了无数开放的可能。影片中最温暖最谦恭的人就是女主角刘威葳现在的丈夫老谢,厚道宽容到了非人的地步。非人不是贬义词,是非一般人的意思。让这样好到让人心酸的男人,承担生活的救赎,也是生活本身得寸进尺嘴脸,这个世界到底要让好人承担多少东西才算到头。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源自生活,得了银熊奖,现在夹在《黄金罗盘》和《钢铁侠》、《国家宝藏》这些好莱坞大片里要票房,我觉得不乐观,电影不精致,潦草拖拉,现在不是《黄土地》、《红高粱》年代,也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的年代。对票房来说,资本话事的大片独大,文艺片几乎没有可能赢得市场,包括今年奥斯卡得奖的几部文艺片,同样叫好不叫座。中国导演中,想得奖和票房双馨,只有李安是个保证,无论是伦理情结还是审美都没耽误,加上票房,永远的三好学生,那是功力,不是运气。其他的,尤其王小帅这些第六代的集体票房焦虑,可能再次无解,即便得奖归来,他要面对的还是市场这道难题。
看过王小帅带刘威葳做宣传。刘威葳说现在总是被人问,你觉得如果是你,你会做女主角那样的选择吗?她起初自己觉得自己是角色,融为一体了,没有第二个回答,除了是,现在冷静下来,她说生孩子,抛开电影中的情节,无论是不是为了救命,都是自私的,都是成年人为了满足自己或者自己周围的人,做的选择。我同意这个观点。为了救这个孩子,生出另外一个孩子,就是一种自私。对一个被带到这个世界来的生命本体来说,他(她)自己未必情愿走过哀乐人生,殊途同归的生命如果自己可以选择的话,扪心自问,你我愿意重新来一次吗,回答起码会有一半不愿意,很辛苦很虚无的。当然每个父母都是有给孩子最好生活和未来的美好愿望,愿望离现实有多远,这也不用多说。面对同样的问题,就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王小帅说,这样的事,过程当然是左右为难,但是放谁身上,谁都没有选择。
我想,如果王小帅不是那么坚定地认为,这个答案只有一个,他的片子还会有更多的东西击中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