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我避重就轻地看碟选择,总是受到专业人士的抨击,一个刚刚科研完科恩兄弟作品套碟老哥说,你怎么对自己没要求呢,整天抱着美剧不撒手,要看电影啊,电影才是高级艺术。我说我没耐心看闷片,老哥说,看多了,就和闷片同步了,像科恩兄弟,多看几部,习惯了导演的特有节奏,你就忘了闷这事,看出好来了。好吧我就要求要求吧,起码把奥斯卡要求了。结果,两个晚上,《玫瑰人生》和《老无所依》分别看到一半的时候,都碰到有朋友到家里来,一边聊着天一边看,结果可想而知了,半懂不懂的,以不懂为主。留在记忆里的,仅仅是一些高级碎片。
首先《老无所依》中,我能记住的是杀人狂安东,总是让受害者猜硬币决定自己死活。他在电影最后让捡了200万的莫斯的老婆猜硬币,女人说硬币只是硬币,决定事情的还是你。杀手说:这个硬币来到这里,和我来到这里的方式,没有区别。他说,你这一辈子,不就是一直在下注,你只是不知道而已。你知道这铜板是几年的吗?1958年的,已经过去22年了。这硬币才流浪到此,现在来到这里,不是人头就是字……人生多舛,无论是杀手的硬币还是阿甘的巧克力,无外乎说的都是偶然中有必然,冥冥中,总有一种命运在等着你,抑或是贫穷还是富贵,抑或被拥戴还是千夫指,抑或位及人臣还是低三下四,抑或是生或死,当命运降临,除了接受,无所依靠,无可阻挡。美国艺术片的闷和拖拉,相比他们横行全世界的娱乐工业的快捷盛宴,真让人恍若隔世,奥斯卡太有才了!这么给独立电影保留席位,如此影评人主义,暴力、无望、血腥、贪婪人性,无所依靠,允许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黑色,一拥而上。
所以影评人说,别说老无所依了(No Country for Old
Men),应该是人人无所依(No Country for Every
Men)。电影里点题最明显的一句对白,是埃德警长对莫斯老婆说宰牛的故事,有一个人用枪宰牛,结果飞出去的弹片蹦到牛骨头上弹回来,却伤了自己。莫斯找到200万,却因为200万赔了性命;安东追杀莫斯,没曾想莫斯会把自己伤得厉害,也没想到解决莫斯老婆之后,会在小镇宁静的小路上碰上一起车祸。他是没有闯红灯的,规则并不管用,这是安东自己说的:假如规则带你到这无路的境地,这规则有什么用?这个世界谁是赢家,没有啊。这点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教过了,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就是这个意思,《老子》所以不能像儒教那样,成为被统治阶层所接纳的主流学说,因为“尚贤”和“使民争”,都是有效的统治手段。对统治和管理者来说,人人都直接奔着本质去了,既然无所依,就干脆无所为,造成群体性社会性懈怠,那怎么成。
至于再现法国香颂歌星杰拉尔·德帕迪短暂传奇一生的《玫瑰人生》,诉说命运无常的同时,还算是把结论留给了爱。德帕迪经历了混乱童年,也没照顾好自己的女儿的童年;她曾经站在街角,接楼上妇女从窗口扔下的硬币,也曾拥有高高舞台千万宠爱……她经历了爱情,又失去爱情,她临终还在经历……虽然命运折磨了她,但是没放弃她,虽然命运给予了她,但是早早收走了她……大海边,记者采访衰老的她,如果给一个年轻姑娘一个忠告是什么,她说,爱。如果给普通人一个忠告是什么,她说爱。凭此角色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玛丽昂的获奖感言是,感谢生活与爱。无论怎么样,比起今年另外几部很黑很暴力的片子,这还是一部给予了生命光环的电影。一切源于爱,不要松开对命运稍纵即逝的信赖。
还是挺累的,看这些碎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