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情对垒

(2007-11-28 12:49:40)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娱事
 

 

专栏
 

   感谢徐静蕾,因为她所能抵达的零距离,她写的《告诉你一个真正的老王朔》,她拍的王朔低头抚猫的慈祥照片,令我们看到了一个温情的甚至温存的——王大爷,也令娱乐界在充斥绯闻、丑闻、炒作之余,增添了人文可读性。本期徐静蕾的网络杂志《开啦》主题就是王朔的《致女儿书》。

    从《看起来很美》、《我是你爸爸》开始暴露王朔因为童年爱缺失,导致当了王大爷,仍然跟他八十岁的老妈过不去。他说我就是要在各种场合说这事,就是要把自己聊恶心了,我才能过去。这是一种强迫性的心理治疗,别人感受不重要,别人永远是别人,他们不知道你曾经经历过什么,自己知道,自己知道自己现在的冷漠和无法释怀,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王朔在《致女儿书》里说,我不记得我爱过自己的父母。小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读着这样的文字,让我难过。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他们自己经历的苦难和艰难太多,穿身而过的大动荡大变革,令他们没有机会学会表达温情,也没有余力表达。因此我们多数人都有一个没有拥抱的童年。这还是比较表面化的,个体情况更加复杂。王朔和他父母之间那种从小形成的,两军对垒般的关系,延续下来,他的声讨和愤怒是属于一代人的。彼此没有表达爱和善意的能力,原谅就更加艰难了。相比所谓社会栋梁包括知识分子阶层的虚伪和自私,反倒是那些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舔犊情深,尽己所能饲养后代,表达简陋而直白,感情不那么受时代文化和政治生活所困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不那么拧吧。

   中国文化的原因吧,孝悌为大,没有商量。国产影视剧中的父母,通常是慈爱的象征,自我牺牲的象征,母爱无边,父爱如天,最多有点老糊涂,老可爱。导演、编剧有个共识,老人因为老了,给他们穿上好品质,这样社会安定皆大欢喜些。或者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革命了一辈子,顽固了一辈子,让家里人都过得不舒服,但是最后还是爱上层楼,情感升华,“我在天堂等你”的路子。特别点的是《我爱我家》中傅老爷子演的老干部,形象真实,但触及政策和传统伦理尺度底线,这在播出审查的问题上,要冒点险的。

    相比之下,西方人放松得多。他们影视中的老爸老妈,常常又麻烦又自私又可笑,他们很会善意地表现这些,不把维持道德的压力转嫁给观众。年龄本身是需要尊重的,但是不是因为年龄加身,人就质变了;年龄歧视不可以,年龄美化也很无聊。像《人人都爱雷梦德》中的得·伯耶尔扮演的老爹,自私邪恶得多可爱啊,还有《六人行》中瑞秋的老妈,莫尼卡和罗斯的那对宝贝爹妈。他们只要出现在子女生活中,就是麻烦无穷,电话铃一响,说爸妈要来了,这些成年男女就惊恐万状,之后面对穷讲究一气的、爱挑刺的、为老不尊的老头老太太过境惹下的麻烦,拆东墙补西墙,笑料百出,温情泄露。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毒品性解放那一代,他们不是自己先改造成劳模才当父母的吧。乱着套地有了孩子,乱着套地把孩子带大,然后乱着套地自己也老了吧。这帮人注定老了也不是老劳模,而是需要包容的老麻烦。人老了,对社会的推动和破坏力都小了,但作为个体对自己子女生活的影响,仍然大于等于宇宙。这就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客观的态度。对待一代又一代人的隔膜,首先认可它的存在,不必试图改变它,那不是我们的能力所能达到的。

    亲情对垒,首先是亲情,其次是对垒。没有亲情就没有亲情对垒,可以随时转身走开的陌生人,彼此当然没有要求。王朔把它聊恶心了,不失为一种脱敏方法。王朔说,他的绝望是,他越来越像给他带来性格阴影的父母,他和他们是一个路子,除了自我还是自我,从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是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一代又一代人,试图走向父母的反面,最后亦步亦趋地成为父母那种人,无法躲避的DNA。所以王朔的无情批判精神,其实就是针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生命怪圈中,没人可以心安理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灯火繁忙
后一篇:不凑不热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