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校董会与国内校董会的区别
(2009-05-11 21:48:24)
标签:
留学澳洲校董会决策机构维多利亚大学袁方墨尔本杂谈 |
分类: 澳洲信息 |
转眼间,在维多利亚大学的校董任期已将近半年,这个将近半年的校董生活,感触很多。
先来说澳洲的校董会的吧,澳洲的校董会是大学里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决定决定校长的任免,决策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规模、经费开资等重大事务的机构。澳洲政府所资助的大学校董会的成员一般在20到22名。组成结构是:6人是受学校校董会聘请,6人是政府聘请,1人来自当地州长的代表,2-3人来通过学校员工选举,1-2人在学生中选举产生,另外分荣誉校长和校长各占一个名额,学校基金会懂事长,教育研究咨询委员会正副主席,还有1到2名是来自其他机构观察员。
值得提及的是,国内的大学也有相应的大学有校董会,国内大学校董会的性质跟国外的不一样,国内的校董会的功能是咨询机构不是决策机构。校董会的名单非常壮大,一般都在近100人左右,东北大学的校董会有150人之多,很多都是社会名流,其实跟这个大学最有联系的人或者人群代表基本上没有进入校董会,但是对于学校在合作以及筹资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学校的校董会里面,我是来自学生中,通过学生选举产生的校董或者说校董会学生民意代表。
很荣幸也很无赖的是,在澳洲大学的历史上是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选进校董会的人,而在维多利亚大学则更是第一个国际学生。
荣幸什么呢?很荣幸的是通过努力第一次打败当地的学生代表被选上了,从我的角度来说值得庆贺。从国际学生的角度来说更值得庆贺。原因很简单,占学校总人数25%的国际学生在学校的决策里面除了招生上提及比较多意外,其他的地方相对较少。简单说,国际学生在学校里面很缺少话语权。荣幸在该校历史上第一次外来和尚打败本地人。
无奈什么呢?
国内校董会和国外的区别?
性质不一样:像前章所说,国内的校董会是学校的咨询机构。而国外的校董会是决策机构。
其根本原因则是这样的,国内大学的行政管理办法是党委集体决策下的校长负责制。那么在国外呢,则是校董会决策下的校长负责制。所以管理制度上有根本的区别,当然其作用也是不一样了。
委员会
在澳洲校董会里另设立了好几个委员会,委员会的目的是作学校政策咨询机构。一般在大学的校董会里面分设有,资源委员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校董会主席委员会,战略决策委员会等。每个委员会都有一位主席,定期主持召开会议。
校董的职责
校董会成员的职责:简单的说就是开会,校董是没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说起开会一般人都觉得会比较的简单,至少国内很多的会议是这样。但是澳洲的校董会,绝对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是每次会议的议项是非常多的,因为学校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可以说是赢利性的,有的时候又具有非盈利组织的特点,而且学校里面的机构非常的庞大,所以每次的会前议程报告多达400页。内容非常的广而且多,里面的用语是很微妙的,像我的指导老师,资深校董都要画很长的时间,对于我这种英语分第一语言的,看来难度相对较大,一般我至少要花上3到4个晚上来专门看。
看这些资料,则是校董成员的职责之一。在校董会上校董对这些报告的回应是非常的激烈的,3个小时的会基本上有2个半小时在辩论。特别是遇到很具有争议的决策时,就特别麻烦。董事会门口有员工或者学生,有时候甚至是外来组织或者媒体的抗议什么的,这样的会是开得异常艰难的,每个校董投票时都会非常的谨慎,压力也是很大的。这时校董职责就是在排除任何干扰后作出最后利于学校发展的决定。
最值得提及的是,澳洲的校董补助或者说薪金并不高,一般只有1万澳币左右一年,但是每个校董成员的使命感特别的强,我想说每个人也都绝对的负责任。记得上个月中,以惯例是我和指导老师见面交流谈话的时间。因为在学校不定期的会给校董成员发很多活动的邀请,校董可以选择参加也可以选择不参加。在上次谈话中,当我们讨论到参与活动的时候,他说学校的大活动一般都会去参加,他的给原因是,作为学校的校董成员在学校和其他大学简历关系或者和政府签署协议,作为职责的一部分都应该到场的。他们对学校的荣誉感时非常的强的,也在尽力的为这个学校奉献。